第五章 我要和她在一起-第5/5页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上午,学校门口来了一位中年人,我一看正是长风公园拍照的那个记者。汪校长拦在门口不让他进。他说:“我是申城晚报的记者,我是来采访的。”汪校长说:“我们不欢迎采访,我们这里没什么好采访的,不需要。”他说:“我是来采访何老师的。”汪校长问:“她有什么好采访的?”他说:“你们学校的何老师双休日在长风公园跟一群大学生为一个小孩募捐,完成一个民工子女回老家的心愿,我们报纸已经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报道。”说完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报纸,展开给汪校长看。汪校长不识字,装模作样看了看上面的照片,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记者说:“那太有好处啦,起码你们学校的名字登在报纸上,全市都知道有你这么一所学校。”汪校长强调说:“对我有什么好处?”记者说:“我们报社准备举办一个大型的千名学生心愿活动,来让申城市民认领这一千个心愿,帮助他们来完成,也算是社会对民工子的关注,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这一千名民工子女就从你们学校中挑选。”汪校长还是那句话:“对我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我是不会干的。你到别的学校吧。”记者望着汪校长直摇头,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感觉。这时,何依兰正好从教室里走出来,记者忙向她招手,喊:“何老师,何老师。”何依兰闻声走了过来,说:“记者同志,我没有什么好采访的。”记者说:“我是来跟踪报道那个孩子的事,他现在人呢?”何依兰说:“他昨天就同他父母老家去了,请了一个礼拜假,我批的。”记者又问:“何老师你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何依兰说:“我当初知道我班的这个孩子来申城后,就一直没回过老家,心里就很难过,我很同情他。我觉得他很可怜,其实,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可怜,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社会上许多人来关心他们。”汪校长说:“何老师,你不能乱讲啊,我们的学校一点问题都没有。”何依兰没有理他。记者说:“何老师,我们受你的启发,报社决定让一千名民工子弟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愿,然后申城市民自愿认领这些心愿,帮助他们去完成,你看这个活动怎样?”何依兰兴奋地说:“那太好了,那太好了。”汪校长说:“好什么好?我们学校不参加,我们的学生都好的很。”何依兰义正严辞地说:“别的班我管不着,我们班如果学生有什么心愿,我一定要让他们参加,去完成自己的心愿。”汪校长气急败坏,说:“这个学校我说了算。”何依兰针锋相对,说:“我代的班我说了算。”汪校长点她的名字,狠狠地说:“何依兰,你不想干了是吧。”记者在一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警告汪校长说:“如果你敢不好好配合,敢把何老师辞了,我就把你当反面典型报道出去,让你也曝曝光,让上级关闭你的学校。”一听说影响到他的学校的生存,汪校长当即软了下来,一双手直摇摆,说:“不要,不要,我说的话别当真。”脸上堆满了笑。

    那一段时间,申城掀起了千人心愿认领的热潮,申城的《新民晚报》天天报道。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把报社的热线电话都打爆了,有的想到外滩看东方明珠;有的想到金茂大厦鸟瞰全市;有的想和市长见面;有的想把爷爷奶奶接到申城住几天;有的想在申城的学校上几天课……这一千名学生的心愿被热心的申城市民认领一空。仍有不少民工子女想报名参加这个活动,报社不得不延时增加人数,这个活动延续了几个月,把申城闹得沸沸扬扬。其实,这个活动的最初创意就是何依兰和几个申城的大学生想出来的。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