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祷告的十字蔷薇(完)-第2/3页

加入书签
    强烈的白光从分布在四面八方或大或小的窟窿中投射进来,琳芝能看这是在一个巨大的石制建筑物内,这种建筑风格是琳芝从未见过的,哪里都是棱角分明,灰黑色的岩石块被修整成光滑整洁的建筑材料以一种具备数学美感的方式叠级堆放,构成了建筑的主体。她和灰所在的石台正是房间的中心,石台不远处的上方,有类似钟乳石锥的物体正滴下液体,液体落下的地方是巨大的水池,清冽但颜色偏黄的水池里浸泡着一排排未知生物的卵。

    【你要是先看了一眼周围,说不定你就不会有方才的举动了。】

    【这算挖苦还是体谅?】

    【算关心,不要害怕,这里是中央沙漠的一处……绿洲,你可以把这里想象成沙虫的一个大本营。】

    【沙虫们呢,我们的处境……安全吗?】

    【沙虫被炸飞了,目前他们不会回来,前提是我们不破坏这里的卵。】

    躲在一个人怀里和他说话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琳芝觉得继续呆在灰怀里,灰说的下一句是杀光了大沙漠里所有沙虫,她也不会认为这是错的,她甚至会去考虑会是怎么做到的。

    【你……你和沙虫达成了类似协议的东西?等等,你能和它们沟通,你能做到这种事?】

    【不是我,琳芝,是你。】

    【朵朵米娅,投影作战记录】

    隐匿身形浮在灰身边的机械助手朵朵米娅投射出一幅地图。

    宇宙纷繁,这个世界同样如此。经过自有文明记载长久而繁杂的探索,研究与尽可能贴近真理的实践,世界上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未能探明的现象,而这其中被称为闪点的现象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一个。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这种现象是种大自然的造化,是这个神奇的世界会在某些条件下产生的意外,并认可了其在偶然中切实改变了几次历史事件的结果与几次寰宇局势的走向的看似是伪命题的结论的正确性。

    很明显,仅仅为了这一份过去的偶然,闪点便极具研究价值,能掌握这样一种未知将会在争端中获得可怕的优势,所以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闪点就一直被广泛研究,甚至可以说是自火之后人类研究时间最长的现象,不过直到今天还是没有重大突破。

    对于学名为闪点的现象仍不乏有人研究,其中追溯其形成的条件的人居多,并且因为长久的研究成果差强人意,愿意投身于此的研究人员数目愈来愈少。正如学术界盖棺定论的那样,这是种“非人类控制的,自然形成的”现象,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群人研究的方向很是独特——他们称之为“引发性”,而引发性的理论与目前广泛认可的理论有根本性的冲突。

    在整个闪点研究都不景气的大“潮流”下,这类引发性人物更是少见了,他们的学派式微,更是因为他们无法证明有关“闪点是由某种生物甚至可以说是人类自己所引发的理论”哪怕一点点的正确性。他们那可能存在的科学直觉与或许掌握的神秘知识,也许是可以激励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到达闪点发生的地点,不耐其烦的收集与分析数据,甚至是摆平由于闪点发生而引发的乱子,再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并改进作业流程…但是啊,但是这些不能帮他们找到证实他们理论的根本性的证据。真的,真的找不到。可是这群人继续追寻着闪点,反而因为“引发性学派”太过拗口,开始有人给自己的学派起各种代号,其中反响最高的便是“逐光者”。

    官方们更倾向于破解闪点原理并加以运用,对于已经广泛认为是自然现象的空想“引发性”学派不置可否。但后者,这一小撮人,不至于饿死——如上所述,闪点现象还是需要有人去关注的,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破解,未来说不定可以,且对于发生在国土内人口居住地或某些重要地点的闪点总归是要有专人到场的。一般官方的相关组织里会设一个相关部门派专业人士专司此事,民间也亦有被认可的经验老道的熟手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这类职业人员,被官方认定了称呼,即为逐光者,这或许也是一种讽刺吧。毕竟近乎盲目地追求一个好像总感觉可能存在却总和现实矛盾的理论的人还是少数,所以啊,逐光者们绝大多数是由“引发性”学派的学者渐渐转变来的。“年轻时把逐光当梦想,后来把逐光当职业”,李欣雨,昊明最著名的逐光者,在《白鸿之影》的卷末这样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