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太阳的黑子与耀斑——允许犯错1、焦虑的人生-第2/3页

加入书签
    美国第威夫人说:“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与他们的成绩单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现在我们的家长能有多少不爱孩子的成绩单呢?因为成绩单可能就是孩子未来的幸福账单。这样的执念让我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家庭矛盾就升级一次,恶性循环,女儿躲在被窝里孤独无助的委屈的眼泪,妈妈不知道,孩子一直在我面前故作坚强,用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柔弱的内心。而我失望脆弱的眼泪却在孩子面前尽情流淌,希望这眼泪能唤醒孩子的良心,可是一次次换来的却是孩子越来越公开的对抗。只要谈到学习,我们家就阴云密布,雷电交加,甚至六月飞雪,这阴冷的气氛是我一手策划和炮制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我和孩子都是伤痕累累,母女之间一度降到冰点,两败俱伤没有一个赢家。可是我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是对孩子的教育和责任。

    我曾经非常害怕和别人谈论孩子,只要提到孩子马上转移话题,因为谈论孩子肯定绕不开学习成绩,大学类别等等话题,这些都是我不愿提及的,这些成了我心头上的一个刺,垒成了我心里的一道坎,会让我在人前失去骄傲和自尊。如果抛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谈,对我和孩子来说,家庭生活一切都应该是比较美好的吧?

    教育理论的缺乏,没有一个清晰的、长远的教育目标,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即使自己是一位教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也被社会的、学校的焦虑裹挟着,犯着同样的错。我不睿智的人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小时候的女儿天真灿烂,纯真无邪,也是一个人间小天使。当我意识到我的问题时,孩子已经长大了,或者说,在和孩子的对抗中,一切都向着我焦虑的方向发展,我知道自己错了。我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家长过分的担心,就是对孩子的诅咒。之所以记忆这样深刻,就是因为有着痛心切肤的体会。

    我对孩子释放出来的信号是:暴力、压制、忽视,我收到的是孩子的信号是:消极与反抗。产生这些不良情绪的根源就是焦虑放大了困惑,焦虑影响了正常的思维。

    太原理工大学郑强教授针对当今的教育问题,假设了一件事情,假设屠呦呦是生活在当下BJ的5岁女童,小时候学习外语、钢琴等知识和技能,上大学时准备托福等一系列考试,她还有时间去研究青蒿素吗?还能获得诺贝尔奖吗?颁奖的时候,老外会因为屠呦呦的英语水平不高,瞧不起她吗?英语对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吗?我们同样可以反问自己,有一些知识真的对孩子很重要吗?重要到可以牺牲孩子童年的乐趣甚至幸福吗?重要到可以忽略孩子的人格发展吗?重要到可以为此影响家庭的和谐吗?一张有重量的文凭和一份好的工作用这样沉重的方式换取真的没有遗憾吗?现实有很多反例子,太沉重,我不想讨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孰轻孰重,只能凭自己的取舍了。

    学历重不重要?当然重要!重要到很多时候学历可以是成功的敲门砖。这正是教育焦虑的根源,可是985、211录取的名额有限,不是每一个考生都能通过努力考取的。作为家长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个机会不可能是我孩子的呢?是的,你这份自信和坚持是正确的,但是千万不能因此走上焦虑的道路,可能我们的孩子有这个潜力,却因为我们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而提前终止了孩子前进的脚步。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空间,有时的“无为”胜过“有为”,我们有时需要好好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佳境。焦虑会让追求变成了强求,会让关心演变为伤心,不顾及孩子的意愿和特点,制造的痛苦也会是双向的。

    学历重要不重要?也没有那么重要!至少不是唯一重要的条件,也从来不是唯一的条件,心中有理想,心中有不懈的追求,更重要,重要到即使没有好的学历,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到自己的幸福。这不是痴人说梦,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这一伟大的品格,不纠结于学历至上,才能真正从焦虑中跳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