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红楼梦》开篇就说女娲娘娘在炼石补天时,遗落一块小石头。这小石头有了灵性,正好有个空空道人路过青埂峰遇到小石头。你看人家写的是空空道人,注意哦,是真空而不是假空。那石头就把来去故事通说一遍。就说它十分羡慕那红尘中繁花似锦的富贵温柔乡,女儿堆里生活。那僧道就告诉小石头,富贵温柔乡没什么好羡慕,到头终究一场空。可小石头偏要去,实在难熬。后来那僧人就带小石头去经历一番,投胎到贾府富贵温柔乡,姑娘成群的大富大贵的望族人家里。这小石头就是含着那块玉石出生的贾宝玉。然后就是整个经历故事,这些都不用看。最后,在茫茫大雪覆盖了一切成空后,贾宝玉出家去了。所以整部《红楼梦》概括起来就一个字‘梦’或者‘空’。你应该记得《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吧。那话写得多明白,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人生无常、万境归空,再多繁华终究要面对虚无。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留下来的,是你的精神,你的思想,你的名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其它一切都是空的。”
“赵老师,听你这么说,我真是恍然如梦般的醒悟了过来。那些贾家这么多有趣的人物故事,都是铺垫了。”
“本来就是这样嘛。你们以为贾宝玉迷恋黛玉、袭人,以及贾府上上下下?那就读偏了。黛玉是个愚痴,像她这样,人都不用活了,什么事也不用做了,这怎么生活呀,这不现实。生活还是要吃喝拉撒的,要努力工作要赚钱谋生。而贾府上上下下都是贪婪之辈。贪权,贪色,贪财,贪欲,贪得无厌。这些正是贾府家破人亡的根本,贾宝玉正是看透这些才毅然离开去出家的。”
“哦,原来是这样看《红楼梦》的。这跟以前我用诗画角度读《红楼梦》真是完全两码事。”
“你看的是表象,这也是曹雪芹的文学水平造诣极高。他不把《红楼梦》写得这么优美,就没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了。这也是大作家的真本事。我们做学问的人特别是做哲学的人,要看的是本质而不是表象。经典要是读偏了,就跟那些歪风邪作一样会中毒。看不懂就要多向能懂的人求教。《水浒传》你又是怎么读的?”
“感觉《水浒传》里面都是一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侠士。”
“你看,又读偏了。告诉你,《水浒传》讲的就是四个字‘因果报应’,你看那些梁山好汉,最后下场有多惨烈。一个个杀人如麻,草菅人命,这都是要遭报应的。极少数有点好结果的,也是他们没有滥杀无辜,如鲁智深,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人就不杀。武松稍微好点,但也断了一只手,毕竟他杀人太多,有些是不该杀的人也被他杀了。”
“赵老师,这样说,那《三国演义》,又该怎么读呢?”
“你知道《三国演义》主题曲吧。就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概括起来讲,一部《三国演义》也就七个字,‘是非成败转头空’,还是一个‘空’。人生没有放不下的。”
“嗯,赵老师,那样说来《西游记》,也不是看那些打妖怪的热闹了。”
“那还要说呀。如果是单写打一群妖怪,能成为民族文化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吗?你看《西游记》的孙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后,去访道求仙,来到了菩提祖师的居所‘灵台方寸山,三心斜月洞’,你想过没有,‘灵台方寸山’,就是方寸那么一点大的有灵感的山,这样的山去哪里找呀?答案就是我们的‘心’呀。还有那‘三心斜月’洞,三点一斜,不也就是‘心’字吗?而菩提祖师的‘菩提’就是觉悟呀。说明整部书就是写人的修佛修行最终就是在于‘修心’。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那些打妖怪的热闹场面都是故事铺垫,当然,任何一部小说,只有有了故事铺垫才能写成小说。故事越精彩,语言描写越有文学艺术,写成的书就越有吸引力。最后,唐僧师徒到了灵山,遇上来接他们的金顶大仙,孙悟空说‘这路我熟悉’,不用大仙引路。金顶大仙接说道‘你以前走的是云路,圣僧未蹬云路,要从本路走’。就是说,人修心的途径就是要放下心来,脚踏实地走。在《四大名著》里,《西游记》是直接用‘孙悟空’的名字点出‘悟空’即‘空’并贯穿整部小说始末,同时直接点出人的修行修佛的根本在于修心,即修心成佛或者说佛从修心成。所以,我个人觉得《西游记》才是《四大名著》之首。《四大名著》能历经岁月考验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仅是高超的文学著作,也是阐述哲学智慧的名著,同时也是佛学经典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赵老师,听你这么说,我真是恍然如梦般的醒悟了过来。那些贾家这么多有趣的人物故事,都是铺垫了。”
“本来就是这样嘛。你们以为贾宝玉迷恋黛玉、袭人,以及贾府上上下下?那就读偏了。黛玉是个愚痴,像她这样,人都不用活了,什么事也不用做了,这怎么生活呀,这不现实。生活还是要吃喝拉撒的,要努力工作要赚钱谋生。而贾府上上下下都是贪婪之辈。贪权,贪色,贪财,贪欲,贪得无厌。这些正是贾府家破人亡的根本,贾宝玉正是看透这些才毅然离开去出家的。”
“哦,原来是这样看《红楼梦》的。这跟以前我用诗画角度读《红楼梦》真是完全两码事。”
“你看的是表象,这也是曹雪芹的文学水平造诣极高。他不把《红楼梦》写得这么优美,就没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了。这也是大作家的真本事。我们做学问的人特别是做哲学的人,要看的是本质而不是表象。经典要是读偏了,就跟那些歪风邪作一样会中毒。看不懂就要多向能懂的人求教。《水浒传》你又是怎么读的?”
“感觉《水浒传》里面都是一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侠士。”
“你看,又读偏了。告诉你,《水浒传》讲的就是四个字‘因果报应’,你看那些梁山好汉,最后下场有多惨烈。一个个杀人如麻,草菅人命,这都是要遭报应的。极少数有点好结果的,也是他们没有滥杀无辜,如鲁智深,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人就不杀。武松稍微好点,但也断了一只手,毕竟他杀人太多,有些是不该杀的人也被他杀了。”
“赵老师,这样说,那《三国演义》,又该怎么读呢?”
“你知道《三国演义》主题曲吧。就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概括起来讲,一部《三国演义》也就七个字,‘是非成败转头空’,还是一个‘空’。人生没有放不下的。”
“嗯,赵老师,那样说来《西游记》,也不是看那些打妖怪的热闹了。”
“那还要说呀。如果是单写打一群妖怪,能成为民族文化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吗?你看《西游记》的孙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后,去访道求仙,来到了菩提祖师的居所‘灵台方寸山,三心斜月洞’,你想过没有,‘灵台方寸山’,就是方寸那么一点大的有灵感的山,这样的山去哪里找呀?答案就是我们的‘心’呀。还有那‘三心斜月’洞,三点一斜,不也就是‘心’字吗?而菩提祖师的‘菩提’就是觉悟呀。说明整部书就是写人的修佛修行最终就是在于‘修心’。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那些打妖怪的热闹场面都是故事铺垫,当然,任何一部小说,只有有了故事铺垫才能写成小说。故事越精彩,语言描写越有文学艺术,写成的书就越有吸引力。最后,唐僧师徒到了灵山,遇上来接他们的金顶大仙,孙悟空说‘这路我熟悉’,不用大仙引路。金顶大仙接说道‘你以前走的是云路,圣僧未蹬云路,要从本路走’。就是说,人修心的途径就是要放下心来,脚踏实地走。在《四大名著》里,《西游记》是直接用‘孙悟空’的名字点出‘悟空’即‘空’并贯穿整部小说始末,同时直接点出人的修行修佛的根本在于修心,即修心成佛或者说佛从修心成。所以,我个人觉得《西游记》才是《四大名著》之首。《四大名著》能历经岁月考验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仅是高超的文学著作,也是阐述哲学智慧的名著,同时也是佛学经典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