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赵简子)曾经对翟封荼谈到中山国时说:“大风飘谷,牛马杂牧,其国数散,其君幼弱,其诸卿货,其大夫比党以求禄爵,其百官肆断而无告,其政令不竟而数化,其士巧贪而有怨…”这是当时中山国的真实写照。正因为中山国国君幼弱而无嗣,三家分晋后,赵鞅之子晋国正卿赵无恤(赵襄子)伐定中山后,代管中山之地二十余年,把之变成了他的属地。这让晋国的上卿魏斯(魏文侯)耿耿于怀,心里很是不爽。“世人皆知‘中山多美物’,中山国这块肥肉岂能让他赵无恤独吞呢,吾也要染指此地,分而食之”,正值壮年心高气傲的魏斯,的确是这样想的,他也要这么去做,然而怎样做到既能得中山之利,又不得罪正卿赵无恤呢?魏斯苦思冥想,而不得其法。
正巧这日有报,不久前新即位晋公的姬柳(晋幽公)来朝。这晋国之主晋幽公现在那叫个悲催,他大权旁落,毫无威信可言,大部分领地都被“赵、魏、韩”三卿控制,就连奉养国君这最基本的份内之事都要看三卿的脸色,必须要得到三卿的批准才行,所以,他刚一继位,就马不停蹄地专程来到安邑朝拜魏斯。
安邑现在是晋国上卿魏斯的首府,晋国的都城绛都和宗庙曲沃都在魏斯的领地之中,所以魏斯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虽然他是晋国三卿之中资格最小的,(赵无恤是正卿,韩虎(韩康子)是亚卿),可是,韩虎身体一直不好,许多国事无暇顾及,再加之晋公本就在魏斯的实力范围之内,因此,三卿协商同意魏斯虽为上卿,却是晋国的执政大夫。虽然魏斯年纪比赵无恤和韩虎小许多,是他们的晚辈,但其声望却远比韩虎高,实际上仅次于赵襄子,所以,识时务的晋幽公必须先来拜见魏斯,这叫做“县官不如现管”。
“来得正好,反正这位晋公也要去拜晋阳,何不让他带上吾的信,以全吾心中之愿呢!”魏斯想。
于是,他忙传魏相魏成来商议此事。魏成乃魏斯之族弟,为人谦逊豁达,广交士绅名士,曾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贤人推荐给魏斯,深得魏斯信任。魏成详听魏斯之意,也觉得此事可行,只是他认为应该让一个与赵相张孟谈有私交的人一同前往,才更稳妥,更能促成此事,毕竟,在赵襄子的身边,有张孟谈帮助他们说话,分量还是不一样的,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段干木大夫。
这段干木比魏斯年纪略长几岁,已过不惑之年,当初正是魏成举荐,魏斯屡次上门求贤,才使其愿意出来辅佐魏斯,因此深得魏斯信赖。因赵相张孟谈的儿子质于魏,私下常与段干木来往,所以与段干木交往甚厚。
秋风习习的晋阳城阳光明媚,城中商贾林立,市井祥和,人群熙攘,秩序井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晋阳宫显得格外庄重,朝堂之上端坐一古稀老人,束发弁冠金笄,身着绣花锦袍,腰间玉带金扣。面长而黑,细眼高鼻,宽嘴巴下有修饰整齐的美髯,此人正是晋国正卿上军将赵无恤。
但见他看了一下左右两边跽坐着的几个大夫,问道:“大王是什么仪仗,几时能到?”
大夫高赫忙起身答道:“据报,大王此来无仪仗,只有驷马驾舆,有骑兵甲士五十人,虎贲护卫三十人,魏大夫段干木随行,明日巳时能到。”
赵无恤点头说道:“明日众卿与孤一同迎驾吧。”
老臣赵相张孟谈急忙起身道:“主公不必出迎,您只需在大殿门口等候就行,老臣代主公到城外迎接。”
“这样不合礼法吧?”赵无恤微皱了下眉头,他是最注重礼法规矩的。
“据闻大王到安邑,魏将军也未迎接,只有大夫翟璜出城十里相迎。”张孟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