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冬天,耶律贤的病情都是时好时坏,面对堆积如山的政事,他渐渐显得体力不支。幼时的经历使得耶律贤比旁人更小心谨慎,他事必躬亲,亦是因为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唯有萧燕燕,是他可以放心托付的人。见她在政务上逐渐熟练,耶律贤便慢慢将一些朝政琐事交给萧燕燕处理,又命耶律贤适等人在旁辅佐,再向他禀报。
这一日,耶律贤觉得身体似乎好了些,便在连奴的搀扶下踱步彰愍宫的中堂,见萧燕燕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正在听耶律贤适的呈述。只听耶律贤适说:“禀皇后,朝廷上对于如何处理皇太妃俘虏来的乌古部左贤王有一些分歧。契丹大臣们多认为应该以乌古部左贤王的头颅来祭奠战场上死去的将士,同时也能震慑其他部落。但是,臣和室昉大人却认为,阻卜地广部落众多,绝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扫平的。如果我们诱之以利,通过左贤王使乌古部为我所用,‘以夷制夷’,那么对于大辽来说岂不是事半功倍。”
萧燕燕沉吟着问道:“对于招抚乌古部,你们有多大把握?”
耶律贤答道:“其实乌古部在漠北的诸多部落中更靠近上京,与契丹人的融合也最多。臣看那左贤王谈吐行为,应该在乌古部是个举足轻重的人。臣认为可以一试。”
听了耶律贤适的话,萧燕燕略思片刻,说道:“本宫记得皇上曾经说过,大唐盛世的时候,用羁縻这种怀柔的手段对待周边民族,的确使边疆太平、近悦远来,可同时也放任了他们的扩张。唐朝末年乱世,这些部族纷纷变成了地方割据,最后葬送了大唐王朝。我们应该吸取这样的教训才是。本宫以为,可以按照你和室昉的想法去办,但一定要恩威并施。如果可以使乌古部归附,要在那里设立兵马司,而且必须由契丹将领担任统领,再建城、移民、屯田,方是上策。”
萧燕燕这一番话使耶律贤适大开眼界,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皇上一定要娶她为后,又为什么放心将朝政交给皇后来协理。而一直躲在后堂的耶律贤,脸上也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后便对萧燕燕更加放心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这一日,耶律贤觉得身体似乎好了些,便在连奴的搀扶下踱步彰愍宫的中堂,见萧燕燕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正在听耶律贤适的呈述。只听耶律贤适说:“禀皇后,朝廷上对于如何处理皇太妃俘虏来的乌古部左贤王有一些分歧。契丹大臣们多认为应该以乌古部左贤王的头颅来祭奠战场上死去的将士,同时也能震慑其他部落。但是,臣和室昉大人却认为,阻卜地广部落众多,绝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扫平的。如果我们诱之以利,通过左贤王使乌古部为我所用,‘以夷制夷’,那么对于大辽来说岂不是事半功倍。”
萧燕燕沉吟着问道:“对于招抚乌古部,你们有多大把握?”
耶律贤答道:“其实乌古部在漠北的诸多部落中更靠近上京,与契丹人的融合也最多。臣看那左贤王谈吐行为,应该在乌古部是个举足轻重的人。臣认为可以一试。”
听了耶律贤适的话,萧燕燕略思片刻,说道:“本宫记得皇上曾经说过,大唐盛世的时候,用羁縻这种怀柔的手段对待周边民族,的确使边疆太平、近悦远来,可同时也放任了他们的扩张。唐朝末年乱世,这些部族纷纷变成了地方割据,最后葬送了大唐王朝。我们应该吸取这样的教训才是。本宫以为,可以按照你和室昉的想法去办,但一定要恩威并施。如果可以使乌古部归附,要在那里设立兵马司,而且必须由契丹将领担任统领,再建城、移民、屯田,方是上策。”
萧燕燕这一番话使耶律贤适大开眼界,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皇上一定要娶她为后,又为什么放心将朝政交给皇后来协理。而一直躲在后堂的耶律贤,脸上也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后便对萧燕燕更加放心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