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4/8页

加入书签
大堤上隋家湾的人们正在拆帐篷,隋老三跟大伙儿说:“下午都要起鱼,活下来的可能还卖得掉,死了的就糟蹋了,蔡益勤受损最厉害,咱们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算一把,各家都捡几条吧,多少不议给点钱。”有人说:“他会在乎你这点毛毛钱,人家有的是钱。再说他主要损失的也不是这点鱼,珍珠和甲鱼才是大头!”隋老三说:“他有钱也是他辛苦挣来的嘛,他也没少给乡里做好事,我们尽力而为,能帮一点是一点。再说平时大家不都是你帮我我帮你这么过来的吗。”大堤上的帐篷都已拆除一空,解放军和群众正将大堤上的防汛物资、以及大堤上那些垒着尚未被水的砂袋都紧急撤往二堤,被征用的汽车在大堤和二堤之间来回穿梭,一片繁忙。

县直机关干部们已分派到城厢镇各村组,会同城厢镇政府及村组干部、党员走村串户,一家一家督促搬迁转移,各村口停着军车以及临时征用的汽车协助搬迁。人们把家电细软、衣笼罩被都搬上车,粗重家具就留在家中。

隋小飞骑着摩托车,隋小飘抱着一抱塑料薄膜,提着一把铁锹坐在身后,驰向隋家湾。摩托车停在一座院子里,这是他们的老屋,他们兄弟都出生在这座屋子里,这是他们的根。老屋年久失修,已尽显斑驳。隋小飘特意走到屋后,井台照旧,桑梓依然,井台上一个搪瓷缸子还盛满了水,压水机早已锈迹斑斑。隋小飘把缸子里的水倒入压水机,使劲上下压动,不一会儿就有水从管子里流入过滤池。

哥哥在屋前唤他,走出来,隋小飞抱着薄膜在等他,隋小飘扛上铁锹跟着走了。两人走出村子,来到一个围子,四周松柏苍翠,宁静肃穆,这是他们隋家的祖坟墓园。兄弟俩找到爷爷奶奶的坟头,毕恭毕敬磕头作揖完毕,隋小飘轻轻抚摸那墓碑,看了看墓碑上自己的名字。隋小飞用塑料薄膜盖住坟头,铺平展开,隋小飘在坟脚一锹铲了下去,把锹头一撬,隋小飞跟着把薄膜边塞进撬起的缝里,沿着坟脚一圈将薄膜扎牢,又搬了些大石块压定,默然再作了几个揖,转身回了。

村子里一片忙碌,刚从大堤上下来的男人们看了一眼稻田鱼塘,便回家打包家什、清点牲口;女人们含着眼泪收拾衣物、清点家畜;老太太泪眼婆娑,倚着门框、看着院子里的果树依依不舍;老大爷蹲在院子里抽烟,不言不语。在党员干部的催促下,家家户户大开门窗,给洪水让路,扶老携幼,撤离故土!

汽车、板车、自行车,车流如织;男人、女人、年轻人,人声鼎沸。城厢人民拉着板车、推着自行车、背着包袱,渐渐的在马路上汇聚成了转移大军。人们走过鱼塘,鱼塘里待捞的鱼儿正跳跃着欢腾;人们走过稻田,稻田里新栽的秧苗正吐露着翠绿;人们走过棉地,棉地里成熟的花蕾正绽放着雪白。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男人们默默淌泪、女人们抽泣哽咽、小孩子嚎啕大哭,趴在妈妈怀里,望着越来越远的家,挣扎着伸手去够:“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妈妈!我要回家!”老人们嘴里“爹娘爷奶”的轻唤着祖宗先人,意思是请他们的神灵跟着子孙们一起避水躲灾。

汇聚的人流愈来愈浩荡,嘈杂的声音越来越喧嚣,人们离去的脚步匆匆,坚定而沉重,人们相互鼓励: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洪水过后我们再重建家园!

袁安邦和方定国带着镇上的干部奔走于各村督察转移工作,方定国是本地人,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禁心头发酸,袁安邦也忍住夺眶的泪水,用嘶哑的嗓音指挥着撤离的人们。所有人心里都只有一个信念:仔细一点、再仔细一点,绝不能落下一名群众!

人员转移后,袁安邦将所有党员干部分组,每村一组,跟随当地村委会再进行地毯式排查搜索,绝不能使一名群众滞留。搜索完毕后,各村口派人站岗,任何人再不准进入。方定国和各安置点逐一核对安置人员,核对完毕后,对志愿上堤抢险的青壮年另行登记造册。晚上23点,经派出所、各村委、各组长确认的全部人员均已和各安置点核对完成,全部安置完毕。周解放宣布:所有站岗人员立即撤离,除参与从大堤往二堤运送抗洪物资的解放军外,其余人等不得再进入二堤垸内。周解放打来电话询问方定国:“帮助群众转移的干部全部撤回来没有?”方定国回答:“已经撤回,袁书记正在亲自清点人员。”周解放指示说:“清点结果第一时间上报,所有站岗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务必在7号凌晨撤出城厢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