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3/8页

加入书签
挂了关月的电话,向天歌还是忍不住给隋小飘家里去了电话。刘玉华接起电话问:“哪位?”向天歌说:“阿姨啊,我叫向天歌,是隋小飘的同学。”刘玉华马上用和蔼的语气笑着说:“哦,小飘同学啊,小飘在堤上呢。你哪里的啊?”向天歌说:“阿姨,我就龙城的。听说要泄洪了,怎么办呀?”刘玉华说:“没事,政府会安置妥当的。我们家好说,反正他们爷儿仨都在堤上,我要不是身体不好,也该上堤,家里又没有老人小孩。你家里都好吗?”向天歌说:“我家里都好,谢谢阿姨关心。”稍微顿了顿,又说:“阿姨,您既然身体不好,要不您住我家来吧,比安置点要好些。”刘玉华听了有些意外,忙说:“哎呦,姑娘你真有心了!小飘他姨妈打电话让我去我也没答应,说不定在安置点还能帮上点忙呢。谢谢你啊姑娘,真有心了,心意领了。”向天歌说:“那您保重啊!”刘玉华说:“好好,代问家里好啊。你叫什么歌来着?是找小飘有什么事还是要我给他带什么话?见着小飘我好跟他说。”向天歌说:“阿姨,我叫向天歌。也没什么事,就是问问情况。”刘玉华说:“哦,谢谢你关心了。向天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向天歌吗?”向天歌说:“是的,阿姨。”刘玉华说:“好,我记住了。等洪水过了,来家里玩啊。”向天歌说:“好的,阿姨再见。”刘玉华说:“好,再见,天歌。”

挂了电话,外婆问她:“给谁打电话呢?”向天歌说:“就是寒假来我们家吃过饭的隋小飘,他不在家,上堤抢险去了呢。”外公接话说:“哦,隋遇安的孩子。隋遇安这段时间恐怕遭罪了。这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城厢又要泄洪,造孽啊。唉,人老了就是不中用,要年轻些,我都要上堤了。唉,少年英雄何在啊!”外婆说:“少年英雄不再了,你能管好自己就是给国家作了贡献!”

隋遇安正忙着组织全站职工转移大电排。全镇十万多亩农田的灌溉、水产养殖都要依赖电排供水,这可称得上是城厢人民的生命之源,泄完洪往外排水也得靠它。大家有条不紊的把设备一件件拆卸下来,合力抬上门口候着的汽车上。隋遇安仔细检查是否还有遗漏,又把所有房间的门窗全部打开,临出门,眷恋的摸了摸门槛,像是抚摸自己的孩子,出了门,又转过身来,举头端详这座他再也熟悉不过的房子,直到汽车马达轰鸣了,才依依不舍的转身离去。汽车开到镇上,隋遇安让司机停一下,带着同事到单位上收拾资料文件,全都打了包,把所有能转移的物品全都搬上车,去了县水利局。

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前线指挥所已从大堤撤到了二堤,周解放正在研究部署工作,有个人一头闯了进来,见着他就哭喊道:“周县长!这可怎么办呐!这么多鱼捞也来不及呀,找不到人手不说,就算捞起来,这遍地都是鱼,这会儿卖给谁呀?甲鱼没长大,蚌壳也还小、珍珠还没长出来呢,捞出来也活不了!这可怎么办呐!这是要让我倾家荡产啊!”周解放抬起头来,看清了原来是蔡益勤,连忙让座,蔡益勤在他对面的长椅上坐了,哭丧着脸看着他。周解放沉重的说:“老蔡啊,你的心情我理解。全镇人民都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你的投入大,受损也会严重些,这我都理解。可是全国一盘棋,舍小家为大家,这可是防总的决定,我们只有服从啊。群众的损失,国家会想办法弥补,我们正在统计将要面临的受损情况。还是抓紧捞起来,能捞多少算多少吧。”蔡益勤,这位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汉子,此刻忍不住泪流满面,哽噎着说:“道理我都懂,政府的决定我也支持,就是心里难受!一年甚至几年的投入就这样打了水漂。”周解放递了一支烟给他,站起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新再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大堤上隋家湾的人们正在拆帐篷,隋老三跟大伙儿说:“下午都要起鱼,活下来的可能还卖得掉,死了的就糟蹋了,蔡益勤受损最厉害,咱们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算一把,各家都捡几条吧,多少不议给点钱。”有人说:“他会在乎你这点毛毛钱,人家有的是钱。再说他主要损失的也不是这点鱼,珍珠和甲鱼才是大头!”隋老三说:“他有钱也是他辛苦挣来的嘛,他也没少给乡里做好事,我们尽力而为,能帮一点是一点。再说平时大家不都是你帮我我帮你这么过来的吗。”大堤上的帐篷都已拆除一空,解放军和群众正将大堤上的防汛物资、以及大堤上那些垒着尚未被水的砂袋都紧急撤往二堤,被征用的汽车在大堤和二堤之间来回穿梭,一片繁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