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第2/6页

加入书签
    千人千面、万人万思,百行千业,**万千,此皆为人道矣。

    人道汇聚则为文明,构成如今之天下。

    老师曾言,当今天下之乱在于人道混乱,欲治天下需得理清个人职责。

    文臣,对上需辅助君王治理天下,对下需理清万民意愿为民做主。

    然今之文臣,对内上欺君王、下压百姓,对外插手边事,甚至做出弑君之举,何解?

    以文抑武,自知走上宋朝老路却不思求变,皆是权势之心过重。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武将,本应保家卫国,别无他心。

    奈何自土木堡之役后便一蹶不振,自此武将勋贵多为米虫之辈,欺压军户,倒卖军田。

    为求名利养寇自重,倭寇、建奴皆因此做大,乃成心腹之患,恰逢时运不济天灾不断,以致天下大乱。

    纵有忠臣良将只得回光返照一时,全因军户卫所已成摆设,武备松弛。

    为君者当为天下表率,需行正道,远离权谋。

    文武本应朝廷阴阳两道缺一不可,为君者当居中调理不可任由一方擅越。

    更不可将天下视为一家一姓之私产,须知先有万民才有主君,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今天下更有心、理两学道统之争,可皆为名利记。

    心学适修己身却不适治国,当今之心学门徒为名利引起道争以致朝政混乱,败坏阳明子声誉

    理学因循守旧,明知朝廷症结弊端所在却阻止改变,不知为公还是为私。

    三纲更是滑天下之大稽,须知有些法于当时为善政,于后世变为恶政。

    须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而人心多变,所思万千,哪有什么万世不易之法,天下岂能不思变通以一常道治之。

    四书五经之乎者也能治国乎?能退敌乎?能耕田乎?能医人乎?

    当今天下百行千业,人道万千皆需立规立则,尤以货殖之道为甚。

    天道不易,而人道常易。

    人之修行可追求天人合一,国家文明亦能如此,此乃长治久安之法,历法便是明证。

    而当今朝堂之上已无变法土壤。

    欲开万世太平需得大破大立。

    为天下记,为黎民记,天下当变。

    太祖随后便以此为檄文起事,于汉中之地起兵,以《纪效新书》以及岳家军纪为纲要练兵。

    至崇祯十一年春已得汉中、蜀中、宁夏三地,立国号为秦,为安人心迎娶蜀王之女,第二年得一子,太祖时年二十有九。

    随后出兵席卷天下,费十年之功统一天下,登基称帝后定都洛阳,建元道始。

    道始四年长公主诞生,众人皆劝太祖广纳后宫,然太祖不为所动,言称前明子孙万千拖累国家不可取也。

    以黄老之学为治国之根本,税收为摊丁入母火耗归公制,舍弃诸多繁文缛节,更是废除为尊者讳等彰显君主权威的不正之风,崇尚俭朴,将官服定为秦汉之时的样式。

    政务沿用内阁六部制度。

    天下分为省、郡、县、村四级,村落推选德高望重之人负责税务、祭祀以及传达国家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