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1章 血战求归路 上

加入书签


    为了不显得过于突兀,邀请了高顺的高国,也没忘同时邀请其他郡南各县的军士一同前去小聚。

    除了其中有一些表示有约在身,要去拜访亲故战友等,剩下没事的都同意了。

    一行二十余人来到周奇找好的酒肆。

    边地的酒肆本就不大,店家对这样的包场也很高兴,毕竟来的士卒们几乎将这个小酒肆都坐满了。

    几碗酒水下肚之后,性情直爽的军汉们很快熟络起来,相互间谈起了杀胡往事和一些荤段子。

    东拉西扯一阵之后,高国向高顺抛出了第一个试探性的问题:

    “去岁大败,我雁门各军损失惨重,多少袍泽魂断草原,至今不知尸骨何方,不知道高屯长你部所属去年有多少得以平安归来?”

    听到高国这一问题,高顺神色一暗,低沉地回道:

    “满屯一百零三人,归者八十四。”

    刚听到这话的高国,脑子里还没意识到问题。想着总体上去年战死者十之七八,高顺所带的步兵屯,死亡超过八成,显然也是没办法的惨重伤亡。

    可高顺的下一句瞬间让他酒醒过来,惊诧不已。

    “有十七位兄弟埋在了塞外一处山包上,有两位袍泽回来之后,重伤不治,葬在了刚才的墓地。”

    不是死了八十四,是活下来了八十四!

    去岁大战,能活下来的本就以骑兵和斥候居多,步卒多是在零散逃亡的过程中,没被鲜卑人发现,才得以幸存的。

    高顺这一屯竟然几乎是成建制的活了下来?

    这样的比例高国在相熟的边塞驻军和骑兵营中都未曾听闻过!一支步兵如何能做到!

    这高顺究竟是怎么逃出来的?

    不!这不是逃出来的!

    这样一支成建制的步兵,是不可能逃出来的,这是撤出来的!

    高国急声问道:

    “去岁如此惨败,高兄竟能撤出这么多的袍泽,敢问是如何做到的?”

    “侥幸而已。”高顺摇了摇头,似乎不愿回忆。

    不过高顺虽然谦逊寡言,但与他一道而来的部属,已经略带酒意的军士们,显然没那么多顾忌。听到高国的询问,纷纷抢先说道:

    “去岁之战,若非我家屯长,只怕我等也早就成了那草原上的孤魂野鬼。”

    “是啊,多亏屯长指挥得当,我等才能逃出生路。”

    在高国的不断询问,以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和描述中,高国渐渐拼凑出了去岁高顺所部撤出的经历。

    熹平六年,八月。

    正在草原上行军的高顺,接到了步兵司马的传令,据闻是前方骑兵遭遇敌袭,令后方步卒、弓手、弩车等速速集结,依托车队,列阵迎敌。

    很快,一辆辆武刚车被推到了前方,一排排连弩车被安置在了侧后。步卒和弓弩手纷纷以屯为单位开始转换为方阵集结。

    类似的情况虽然每屯或者每曲都进行过演练,小方阵的集结不可谓不迅速,但致命地在于此次出征的军队是抽调了各郡各县各塞的驻军组成的,仓促出征下,没有进行过五千人的大方阵编队演练!

    还好汉军边郡军司马这一级的军官,都是沙场历练出来的老手。

    在几位军司马的竭力协调下,一个五千人的防守阵型终于快要形成了。可就这个时候,前方又传来了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