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来到火锅店,只见门口用黑漆木板做的对联。上面写道‘东来顺常来常顺,火锅城火爆钢城’。横批是‘涮肉喝酒’,黑漆金字分外注目。几人进了里面雅间,见白家三弟兄和昨晚喝酒的人都在场,只差田汉生一人未到。国华也不客气,对几人道:“干脆不等了,他来后再加盘肉就行了”。便端起酒与大家共同碰杯,都是自家人,不用说什么客套话,一切的言语全包涵在酒中。铜火锅的特色是里面放上特制木炭,上面盖子一放,等锅里面的调料水沸腾之后,再把两边铁环提起来放在空处,汤里面的香味一下就散发出来了。羊肉放入四周,麻酱根据自己口味轻重选择。子凡三人第一次吃这么好的涮羊肉,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而且羊肉没有膻味,入口即化,色香味形令人难以忘怀。大约十多分钟后田汉生才来,自不必说罚了一小杯酒,好在都是性情中人。虽说迟到十来分钟,喝上一口表示个意思就行了。说实话,子凡第一次在东来顺吃涮羊肉,印象自然深刻。许多年以后,只要提到涮羊肉,就会想到东来顺,可惜的是再也吃不到以前那个味道了。
子凡几人连续十多天在市区找房子,每天骑着自行车乱逛。到了饭点就在老乡店里吃,好的一点老乡都团结,平时就跟着帮忙和面、揉面、有时也帮着扯面。看大家都买了手机,子凡也买了一部‘爱立信’旧手机,这样联系起来更方便。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青水区’找了两间门面房。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两间平房,后院两间小房刚好住人。也不管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老乡帮忙打灶,找人刮腻子。去旧货市场买桌椅板凳、电视、冰箱,所用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三人分工明确,海元在后院蒸面皮,煮茶蛋。长喜负责揉面、扯面、捞面。子凡端面收碗,擦桌子、顺带洗碗收钱。好的一点没事的时候,三人跟国华文明等人学会了扯面烩臊子,该学的都掌握了,选在二月中旬正式开业。由于地理位置好人也多,当天卖了四百多元,可谓开门红。算是不错的生意了,从此以后每天营业额都在逐渐增长。
当晚三人异常兴奋,等所有准备事项完成后,又商量着第二天该怎么营业?毕竟以前没干过这个行当,也算初次创业,心中把握不大。子凡等两人睡了,方才拿出笔记本在上面题古风四首,也不知韵律平仄是否正确:
无题四首
其一
莫道红尘倍感凉,
苦于生计走他乡。
竹床不觉春梦短,
银烛憎嫌夜梦香。
其二
恨花少语自凋沦,
嗟惜多情枉此身。
清水倒悬无主月,
乡愁偏顾有缘人。
其三
雁飞空谷亦清凄,
意欲东君护鸟啼。
却恨层林许多树,
无缘借得半枝栖。
其四
身披日月度平生,
脚踏山河靠自营。
赖有三星常眷顾,
任君行去百般成。
小店自此走向正规,生意倒还不错。就是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几乎没有多余时间干别的事情。刚开始三人最怕生意不好,每天盼着营业额不断增长。过了一段时间逐渐保持稳定,子凡方才放下心来。
合伙的生意不好干,三个光棍每天轮换着干活。今天你蒸面皮,明天他揉面扯面,反正不管多苦多累,坚持到半年多时间,还是产生了矛盾。刚开始的时候子凡拿出三分之二多的本钱,长喜不到三分之一,海元一分钱没有,本身也没钱。这种小买卖都是手头活,尽管不用出太大力气,但的确很辛苦。每天早晨最迟六点准时起床,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关门。工商和卫生防疫站都要办证,几乎每天两头见不到亮。这长喜在老家好吃懒做惯了,海元不必多说,都是不操心的主。两人走到一起少不了磕磕碰碰,争争吵吵是常有的事。天天六点钟起床,两人都吃不了这种苦头。半年时间下来,海元和长喜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让子凡赶紧找人,这活他俩干不了,宁可找个出力的活干,也不愿成天呆在店里遭罪。
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正当子凡为海元和长喜的事而烦忧的时候,这天早晨遇到了汉中老乡,姓‘魏名功成’。在钢城当了九年兵后转业到当地派出所,成了一名副指导员。子凡正在店里忙着卖早点,就见‘魏功成’穿着制服进来,用汉中话说,来一碗热面皮,一碗菜豆腐。子凡一听口音,这是正宗的家乡人,又是民警,当下喜出望外。忙说道:“老乡请坐,马上就好”。急忙往碗里多放了些菠菜豆芽,几勺油泼辣子,味道调的稍重一些。因此地人辣椒吃的少,卖面皮全靠辣椒要好,不然没味道。子凡把调好的面皮双手端到魏功成面前道:“老乡你先吃着,差什么调料自己放”。这老乡也不客气,端起面皮拌匀就吃,还不时说味道真好,跟老家味道差不多。吃完又要了一碗,两碗面皮一碗菜豆腐总算吃饱了。两人一交流,互相问了姓名,家住哪里?更巧合的是,子凡和魏功成都住在同一个县,两家距离也就十几公里,开车最多半小时就到。千里之外遇见老乡,这是何等高兴的事啊,况且年龄只差几岁。子凡心里更别提了,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子凡几人连续十多天在市区找房子,每天骑着自行车乱逛。到了饭点就在老乡店里吃,好的一点老乡都团结,平时就跟着帮忙和面、揉面、有时也帮着扯面。看大家都买了手机,子凡也买了一部‘爱立信’旧手机,这样联系起来更方便。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青水区’找了两间门面房。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两间平房,后院两间小房刚好住人。也不管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老乡帮忙打灶,找人刮腻子。去旧货市场买桌椅板凳、电视、冰箱,所用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三人分工明确,海元在后院蒸面皮,煮茶蛋。长喜负责揉面、扯面、捞面。子凡端面收碗,擦桌子、顺带洗碗收钱。好的一点没事的时候,三人跟国华文明等人学会了扯面烩臊子,该学的都掌握了,选在二月中旬正式开业。由于地理位置好人也多,当天卖了四百多元,可谓开门红。算是不错的生意了,从此以后每天营业额都在逐渐增长。
当晚三人异常兴奋,等所有准备事项完成后,又商量着第二天该怎么营业?毕竟以前没干过这个行当,也算初次创业,心中把握不大。子凡等两人睡了,方才拿出笔记本在上面题古风四首,也不知韵律平仄是否正确:
无题四首
其一
莫道红尘倍感凉,
苦于生计走他乡。
竹床不觉春梦短,
银烛憎嫌夜梦香。
其二
恨花少语自凋沦,
嗟惜多情枉此身。
清水倒悬无主月,
乡愁偏顾有缘人。
其三
雁飞空谷亦清凄,
意欲东君护鸟啼。
却恨层林许多树,
无缘借得半枝栖。
其四
身披日月度平生,
脚踏山河靠自营。
赖有三星常眷顾,
任君行去百般成。
小店自此走向正规,生意倒还不错。就是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几乎没有多余时间干别的事情。刚开始三人最怕生意不好,每天盼着营业额不断增长。过了一段时间逐渐保持稳定,子凡方才放下心来。
合伙的生意不好干,三个光棍每天轮换着干活。今天你蒸面皮,明天他揉面扯面,反正不管多苦多累,坚持到半年多时间,还是产生了矛盾。刚开始的时候子凡拿出三分之二多的本钱,长喜不到三分之一,海元一分钱没有,本身也没钱。这种小买卖都是手头活,尽管不用出太大力气,但的确很辛苦。每天早晨最迟六点准时起床,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关门。工商和卫生防疫站都要办证,几乎每天两头见不到亮。这长喜在老家好吃懒做惯了,海元不必多说,都是不操心的主。两人走到一起少不了磕磕碰碰,争争吵吵是常有的事。天天六点钟起床,两人都吃不了这种苦头。半年时间下来,海元和长喜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让子凡赶紧找人,这活他俩干不了,宁可找个出力的活干,也不愿成天呆在店里遭罪。
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正当子凡为海元和长喜的事而烦忧的时候,这天早晨遇到了汉中老乡,姓‘魏名功成’。在钢城当了九年兵后转业到当地派出所,成了一名副指导员。子凡正在店里忙着卖早点,就见‘魏功成’穿着制服进来,用汉中话说,来一碗热面皮,一碗菜豆腐。子凡一听口音,这是正宗的家乡人,又是民警,当下喜出望外。忙说道:“老乡请坐,马上就好”。急忙往碗里多放了些菠菜豆芽,几勺油泼辣子,味道调的稍重一些。因此地人辣椒吃的少,卖面皮全靠辣椒要好,不然没味道。子凡把调好的面皮双手端到魏功成面前道:“老乡你先吃着,差什么调料自己放”。这老乡也不客气,端起面皮拌匀就吃,还不时说味道真好,跟老家味道差不多。吃完又要了一碗,两碗面皮一碗菜豆腐总算吃饱了。两人一交流,互相问了姓名,家住哪里?更巧合的是,子凡和魏功成都住在同一个县,两家距离也就十几公里,开车最多半小时就到。千里之外遇见老乡,这是何等高兴的事啊,况且年龄只差几岁。子凡心里更别提了,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