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 (一)您好,月白居士

加入书签


《起步》

天时万丈送东风,地利占尽顺势起;

人和得道民心齐,我辈肝胆敢作为。

在党未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风华正茂的“月白居士”苏月白在惠州城区下角村拥有一块将近一千平米的地皮。彼时,他想将这块地建成商铺,苦于资金问题,只能作罢。在党的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提出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干实事,全心全意谋发展。

苏月白思考一番,将地皮不建商铺,决定建为厂房。他瞧着资金可能还有些缺口,可依旧是说干就干,信心满满。他规划了一个600平米的厂房,在开始动工之时已经东拼西凑去筹借资金,与借款人约定偿还日期、偿还利息等。厂房一边顺利兴建,他也一边积极招商引商。在这招商过程中,他主要动用“以商引商”和“以情引商”的战略,接待了许多的商人,有外地商人、香港商人、台湾商人等等。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得多了,见识自然开阔起来,把握人物的良好性格,脾性品质,善良诚信成了他的首选。他经过筛选对比,决定将一位香港商人视为重点招商对象。这香港商人除了人脉资源广、销售渠道多,更可贵的便是他作为商人的诚信品质和待人谦逊。苏月白除了每年能拿到租金,还能无偿获得这香港商人所办企业一年15%的干股,只是这干股不是一直存在,仅是第一年而已。

这香港商人名叫李一鸣,他与苏月白在厂房落成之时一起高兴剪彩,接着是顺利办起了制作工艺品的企业,实为“三来一补”的企业。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这企业的员工队伍也是逐渐壮大,从20来人到100多号人,也为当地一些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从香港或者东南亚那边获得许多工艺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串珠、灯饰、漆器、木雕等等,将这些材料运到惠州企业这边做来料加工;做成成品之后,打包出厂往香港销售,部分圣诞工艺品出口到欧美。不过半年时间,这企业可是做得热火朝天、风生水起。

似乎这“三来一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整个广东沿海城市是到处涌现兴起。而李一鸣的企业作为早期最成功的一批,许多商人是慕名而来拜访学习,求道取经。每天不同的小轿车停驻于路边,各路衣着光鲜的商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在最开始的时候,每到饭点时刻,由于企业饭堂伙食一般,不是招待客户朋友的好去处,而李一鸣都会要苏月白给他推荐当地的饭馆,以便好接待客户朋友。

苏月白一开始给李一鸣推荐了城区几家饭馆。稍过一个月时间,他从中了嗅到了一些商机的味道。那就是李一鸣企业隔壁闲置的300多平米空地,他决定携手儿时的发小黄大发,如今的包工头一起干特色茶楼饮食。他选择黄大发的原因,一是其在年轻时学过厨艺,二是其父亲在村里能动用多少人力资源。两人一拍即合,苏月白出地出部分资金,黄大发调动工人及建筑材料,各占一半股份。两人选好日子,立即动工,占地300平米的两层建筑历时四个多月矗立而起。这么短的时间能建起一栋这么大的房子,可以说是惊为天人。黄大发调动的人力资源,一天能苦干12个多小时,每天天没亮就开干,除去中午午饭时间大半个小时,一直能干到天黑,真是吃得苦耐得劳。

苏月白与黄大发一起将茶楼取名为“勤创茶楼”,一楼设为大厅,二楼设立十个包间,主营早茶及正餐客家菜。早茶是各类炖盅、小炒小食、面点等,品种繁多,食材新鲜;正餐主推客家菜,五六十样菜式,可辣可不辣,由君决定。在茶楼开业之时,苏月白邀请李一鸣作为重要嘉宾一起剪彩。这下李一鸣认定茶楼两间包间为其定点食堂,并送上一副其亲自题名的牌匾。

勤是致富路径,创乃时代智慧;

茶品人生百态,楼台接天百尺。

黄大发是个粗人,但也好歹历练人生几十载,对这藏头诗可是赞赏不已。他起哄着苏月白也来给茶楼题名一首,顺便给他这个厨头加个番号,点缀点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