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鲍所言,城上城下一众人等,听得懂的,自是知道此言语的厉害。郑寤生作为幾内诸侯,王室正卿,平日如居于郑邦之内,哪怕少在王城处理王事,也还罢了。但他却一年多都没有朝见天子,还扔下王室事物,远行齐邦。这顶不尊天子的大帽子,是真真被陈鲍三言两语就给郑寤生戴上了。
城下诸人皆有振奋之意。宋与夷尤其赞叹,心道陈侯不愧是久居君位,其言辞之犀利,自己是远远不如。他双手拿起鼓槌,只待郑寤生不能应对,就亲自擂鼓发令,进攻此城。
反观城上的郑人,都面露忧色,齐齐看向郑寤生。邦君与天子有隙,众人自都知道,却不愿被人指出来,说郑人不尊天子。他们郑邦之所以从肇建以来就能开疆辟土,名震诸夏,还不是因为郑邦乃是王室打手,天生就有大义名分,打击的都是不尊天子之人?现如今,不尊天子的帽子轮到他们郑人来戴,一众人自是知道其中厉害。
只有祭足,面露怪异笑容。左右忽、突兄弟看向祭足那古怪表情,皆以目示意,祭足却不言语,只是清了清嗓子,正了正颜色,就看向郑寤生。
只见郑寤生听得陈鲍此言后仍是神态自若,侃侃而谈:
“陈侯此言差矣。
“此时王幾内外安稳的很。既无天灾,亦无兵祸。些许戎狄之辈,亦惧我姬周之威,不敢造次。陈侯久居偏僻之地,东有淮夷,南有荆蛮,自是以为我中国之地与陈地无二了。
“寡人身为王卿,自当铭记先君教训,始终以王事为先。但陈侯可知,如今王事之重,重于何处?
“陈侯自然记得,先平王驾崩之时,非幾内诸侯,只有陈侯你独自来王城会葬。陈侯对王室之尊自是不必再提,但不知其他诸侯何在?天子崩,诸侯亲来会葬,姬周之礼也。
“皆因昊天不佑,宗周遭逢大难,诸侯从此不朝。先平王迁于成周之地,虽使王威复振,诸侯却仍有不朝王者。
“陈侯可问问宋公,两位先宋公可曾朝见过天子?可问问卫人、蔡人,卫侯、蔡侯可曾朝见过天子?
“寡人以为,如今王事之重,在外而不在内。于是寡人不避辛苦,远赴东海,乃是以大义责于齐侯,使其朝于天子也。此事齐侯已然应下,待寡人启禀天子,得其首肯,齐侯自然来朝。难道这就是陈侯所言寡人‘弃王政于不顾么’?
“至于陈侯所言,天子遗汝之书云云……”
说到这,郑寤生面色转冷,朗声言道,
“请恕寡人不信!天子与寡人并无隔阂,寡人不信天子遗书于汝!如真有此书信,寡人愿即刻入王城向天子请罪!如无此书信,还请陈侯不必妄言!”
郑寤生这一番言论,在为自己辩解他并非不尊天子、不理王事之余,也与陈鲍撕破了脸,直接指出陈鲍矫天子之意,意图离间天子与他二人。城上城下听得郑寤生之言,皆想起昨日郑忽掷于城下的那卷竹简,纷纷望向陈鲍,想看他到底能不能也把天子书信掏出来。
陈鲍尴尬一时,勉强回道:
“多言无益,郑伯你经年未曾朝王,且辩驳不得。而天子之书贵重,寡人岂能随身携之?郑伯如不信,可与我同归宛丘一观。”说罢,便欲驱车而回。
却不料,郑寤生并不满足与陈鲍的不分胜负,开口阻拦:
“陈侯且慢,寡人还有肺腑之言要告知陈侯。”
陈鲍无奈,他不想弱了气势,只得停下车来,拱手以对,口称“郑伯请讲。”
“寡人曾闻,‘征伐自天子出’,陈侯以为然否?”
陈鲍沉默。
“寡人每受天子之命征伐诸邦,匡正诸侯,不曾有违。故此,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寡人食不知味,寐寝难安,欲讨伐其人,匡正大义,却仍不敢专断,且待天子之命。
却不知道,今日汝陈、宋、蔡、卫之人,是受了谁人之命,敢讨伐我郑邦?”
陈鲍不能答,他还是要脸的。
但有人坐不住了。城上的祭足一直打量着联军阵容,他看到阵中的宋公旗帜开始向前,忍不住摇头莞尔,并从城上的一众人中请出一人,以手指于城下,向此人示意。
宋与夷确实沉不住气了。再让郑寤生说下去,他觉着人心士气就都没了。于是他驱车过了黄水桥,迎上城上的郑寤生,大声疾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城下诸人皆有振奋之意。宋与夷尤其赞叹,心道陈侯不愧是久居君位,其言辞之犀利,自己是远远不如。他双手拿起鼓槌,只待郑寤生不能应对,就亲自擂鼓发令,进攻此城。
反观城上的郑人,都面露忧色,齐齐看向郑寤生。邦君与天子有隙,众人自都知道,却不愿被人指出来,说郑人不尊天子。他们郑邦之所以从肇建以来就能开疆辟土,名震诸夏,还不是因为郑邦乃是王室打手,天生就有大义名分,打击的都是不尊天子之人?现如今,不尊天子的帽子轮到他们郑人来戴,一众人自是知道其中厉害。
只有祭足,面露怪异笑容。左右忽、突兄弟看向祭足那古怪表情,皆以目示意,祭足却不言语,只是清了清嗓子,正了正颜色,就看向郑寤生。
只见郑寤生听得陈鲍此言后仍是神态自若,侃侃而谈:
“陈侯此言差矣。
“此时王幾内外安稳的很。既无天灾,亦无兵祸。些许戎狄之辈,亦惧我姬周之威,不敢造次。陈侯久居偏僻之地,东有淮夷,南有荆蛮,自是以为我中国之地与陈地无二了。
“寡人身为王卿,自当铭记先君教训,始终以王事为先。但陈侯可知,如今王事之重,重于何处?
“陈侯自然记得,先平王驾崩之时,非幾内诸侯,只有陈侯你独自来王城会葬。陈侯对王室之尊自是不必再提,但不知其他诸侯何在?天子崩,诸侯亲来会葬,姬周之礼也。
“皆因昊天不佑,宗周遭逢大难,诸侯从此不朝。先平王迁于成周之地,虽使王威复振,诸侯却仍有不朝王者。
“陈侯可问问宋公,两位先宋公可曾朝见过天子?可问问卫人、蔡人,卫侯、蔡侯可曾朝见过天子?
“寡人以为,如今王事之重,在外而不在内。于是寡人不避辛苦,远赴东海,乃是以大义责于齐侯,使其朝于天子也。此事齐侯已然应下,待寡人启禀天子,得其首肯,齐侯自然来朝。难道这就是陈侯所言寡人‘弃王政于不顾么’?
“至于陈侯所言,天子遗汝之书云云……”
说到这,郑寤生面色转冷,朗声言道,
“请恕寡人不信!天子与寡人并无隔阂,寡人不信天子遗书于汝!如真有此书信,寡人愿即刻入王城向天子请罪!如无此书信,还请陈侯不必妄言!”
郑寤生这一番言论,在为自己辩解他并非不尊天子、不理王事之余,也与陈鲍撕破了脸,直接指出陈鲍矫天子之意,意图离间天子与他二人。城上城下听得郑寤生之言,皆想起昨日郑忽掷于城下的那卷竹简,纷纷望向陈鲍,想看他到底能不能也把天子书信掏出来。
陈鲍尴尬一时,勉强回道:
“多言无益,郑伯你经年未曾朝王,且辩驳不得。而天子之书贵重,寡人岂能随身携之?郑伯如不信,可与我同归宛丘一观。”说罢,便欲驱车而回。
却不料,郑寤生并不满足与陈鲍的不分胜负,开口阻拦:
“陈侯且慢,寡人还有肺腑之言要告知陈侯。”
陈鲍无奈,他不想弱了气势,只得停下车来,拱手以对,口称“郑伯请讲。”
“寡人曾闻,‘征伐自天子出’,陈侯以为然否?”
陈鲍沉默。
“寡人每受天子之命征伐诸邦,匡正诸侯,不曾有违。故此,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寡人食不知味,寐寝难安,欲讨伐其人,匡正大义,却仍不敢专断,且待天子之命。
却不知道,今日汝陈、宋、蔡、卫之人,是受了谁人之命,敢讨伐我郑邦?”
陈鲍不能答,他还是要脸的。
但有人坐不住了。城上的祭足一直打量着联军阵容,他看到阵中的宋公旗帜开始向前,忍不住摇头莞尔,并从城上的一众人中请出一人,以手指于城下,向此人示意。
宋与夷确实沉不住气了。再让郑寤生说下去,他觉着人心士气就都没了。于是他驱车过了黄水桥,迎上城上的郑寤生,大声疾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