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明的创造力随着一次次“锻炼”和阅历的增加不断提升。上了二年级,老师开始提倡同学们写日记、写故事、写文章,并鼓励他们在自愿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日记、故事和文章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然后一起分析它们的逻辑结构和内容设置,发现它们的优点、缺点,再拿出教材里选取的范文仔细阅读、对比、研究,指出范文中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让同学们提出批评和建议。这种集体学习、集体讨论的形式广受欢迎,连长期“置身事外”的宇文明都喜欢上了这样的课程。他再也不闷着头自己读书了,而是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伴随着学习、交流和讨论,宇文明自己也在进步。他慢慢地成了班里的“故事机”,一有空就即兴给同学们讲故事,无论是课间还是课上。老师也给了他充足的自由,每隔四五天就专门空出一节课,把时间交给宇文明,让他为大家讲故事。宇文明也毫不吝啬,自从开始写日记起,他就每天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有些可以分享的,就摘出来和同学们一道分享。
在宇文明的带动下,班里其他的同学也开始读书,不单小学生读物,连“大部头”的名著也拿来读。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往往不是毅力,而是兴趣、是激情。一旦喜欢上读书,生字、生词根本不是问题,遣词、造句也变得水到渠成:看过了众多名家的篇章段落,自然就知道了这个词该怎么用、这句话该怎么说。一时间,整个班的语文水平都进步神速。闲下来老师们就开玩笑说:“小方真会利用资源,用一个宇文明带动了整个班!”方琳客气地回应道:“这也和课程的类型有关系。文化课本来就很灵活,有交流有讨论,又是个‘慢工出细活、日久见真功’的过程。科学呢,除了观察、实验,没法让孩子们自学。一本诗集读不懂,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出韵味。一个数学理论学不懂,读再多遍还是学不懂,你也不能让宇文明上讲台帮你讲吧!”
一位年龄稍大些的科学老师笑道:“你这么说就偏颇了。随便拿来一本诗集、拿来一篇文章,开始读不懂多读几遍就会懂?不一定吧。我读的书不多,可是也看过周天行、胡黎跟舒宇新,他们的文章可不是一个小学生多读几遍就能读懂的。不怕你笑话,我四十岁以后看他们的书才看出感觉来。”
方琳失笑:“郑老师,您这是抬杠。要这么说,我敢肯定,即使像您这样的好老师,也不见得能把相对论给这些五六岁的孩子们讲清楚吧?我指的就是适合于他们这个层次的书、这个层次的知识。”
郑老师针锋相对:“我不抬杠。研讨型的科学课也不是没有,效果还非常好,不就是因为知识和理论层次把握得准吗?能把课讲好的老师固然不算差,但是能把研讨型的课程组织好,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掌握能力的老师更厉害!”
方琳快嘴快舌,寸步不让:“您要想夸我就直说,干嘛还这么拐弯抹角的。您直接赞美我一句,我听了还能神清气爽。您以这样的方式来夸人,像我这样感性多余、理性不足的‘小纯洁’不是白白跟您斗气嘛!”
老师们开心地大笑起来。
学年末,方老师让每位同学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虽然不算正式的“期末考试”,但也是对大家学习效果和能力的一个检验。宇文明把自己看过的《西游记》和《红楼梦》两本名著串到一起编了个故事,还取了个名字叫“孙悟空下凡”:
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以后,终日无聊,想想自己从崩石而出、游山玩水、拜师学艺、大闹天宫、被压山下、皈依佛门、西天取经、降妖伏魔到修成正果的经历,成天除了斗就是杀,没体验过轻歌曼舞、儿女天伦的人间真情,于是请求如来佛祖,让他下凡体验一回凡人生活。如来满足了他的要求,条件是:在人间生活的日子里,他不能有片刻血腥杀戮的念头。孙悟空想了想,就答应了。于是,孙悟空被“屏蔽”了记忆,他的金箍棒变成一块玉被他含在嘴里,跟着他投胎到了金陵荣国府贾家。豪门望族喜得贵子,阖府欢庆,因这孩子衔玉而生,便给他取名“贾宝玉”。贾宝玉“上辈子”从没作过一个人间的富家公子哥,有那么多好玩的、好吃的,还有众多美女相伴,当然是喜不自胜,终日游戏。不过,人间也有人间的正道。参加科考、走上仕途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目标。贾宝玉上辈子是孙悟空,本来就桀骜不驯、自由放荡,哪愿意受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可见,孙悟空虽被剥夺了记忆,他的性情却一点没变。贾宝玉一天天成长,思想也一天天成熟,八股取士他不干,对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却情有独钟。经历过一番人生悲喜之后,他毅然决然地皈依佛门、出家当了和尚,经过一辈子清苦而漫长的修行,终于修成正果。成佛那天,他面见西方如来佛祖。如来点开了他尘封的记忆,他才记起,自己就是在这里下凡,去“体验生活”的。转了一大圈,自己还是个“和尚”,于是仰天一笑,安心作他的“斗战胜佛”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在宇文明的带动下,班里其他的同学也开始读书,不单小学生读物,连“大部头”的名著也拿来读。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往往不是毅力,而是兴趣、是激情。一旦喜欢上读书,生字、生词根本不是问题,遣词、造句也变得水到渠成:看过了众多名家的篇章段落,自然就知道了这个词该怎么用、这句话该怎么说。一时间,整个班的语文水平都进步神速。闲下来老师们就开玩笑说:“小方真会利用资源,用一个宇文明带动了整个班!”方琳客气地回应道:“这也和课程的类型有关系。文化课本来就很灵活,有交流有讨论,又是个‘慢工出细活、日久见真功’的过程。科学呢,除了观察、实验,没法让孩子们自学。一本诗集读不懂,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出韵味。一个数学理论学不懂,读再多遍还是学不懂,你也不能让宇文明上讲台帮你讲吧!”
一位年龄稍大些的科学老师笑道:“你这么说就偏颇了。随便拿来一本诗集、拿来一篇文章,开始读不懂多读几遍就会懂?不一定吧。我读的书不多,可是也看过周天行、胡黎跟舒宇新,他们的文章可不是一个小学生多读几遍就能读懂的。不怕你笑话,我四十岁以后看他们的书才看出感觉来。”
方琳失笑:“郑老师,您这是抬杠。要这么说,我敢肯定,即使像您这样的好老师,也不见得能把相对论给这些五六岁的孩子们讲清楚吧?我指的就是适合于他们这个层次的书、这个层次的知识。”
郑老师针锋相对:“我不抬杠。研讨型的科学课也不是没有,效果还非常好,不就是因为知识和理论层次把握得准吗?能把课讲好的老师固然不算差,但是能把研讨型的课程组织好,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掌握能力的老师更厉害!”
方琳快嘴快舌,寸步不让:“您要想夸我就直说,干嘛还这么拐弯抹角的。您直接赞美我一句,我听了还能神清气爽。您以这样的方式来夸人,像我这样感性多余、理性不足的‘小纯洁’不是白白跟您斗气嘛!”
老师们开心地大笑起来。
学年末,方老师让每位同学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虽然不算正式的“期末考试”,但也是对大家学习效果和能力的一个检验。宇文明把自己看过的《西游记》和《红楼梦》两本名著串到一起编了个故事,还取了个名字叫“孙悟空下凡”:
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以后,终日无聊,想想自己从崩石而出、游山玩水、拜师学艺、大闹天宫、被压山下、皈依佛门、西天取经、降妖伏魔到修成正果的经历,成天除了斗就是杀,没体验过轻歌曼舞、儿女天伦的人间真情,于是请求如来佛祖,让他下凡体验一回凡人生活。如来满足了他的要求,条件是:在人间生活的日子里,他不能有片刻血腥杀戮的念头。孙悟空想了想,就答应了。于是,孙悟空被“屏蔽”了记忆,他的金箍棒变成一块玉被他含在嘴里,跟着他投胎到了金陵荣国府贾家。豪门望族喜得贵子,阖府欢庆,因这孩子衔玉而生,便给他取名“贾宝玉”。贾宝玉“上辈子”从没作过一个人间的富家公子哥,有那么多好玩的、好吃的,还有众多美女相伴,当然是喜不自胜,终日游戏。不过,人间也有人间的正道。参加科考、走上仕途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目标。贾宝玉上辈子是孙悟空,本来就桀骜不驯、自由放荡,哪愿意受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可见,孙悟空虽被剥夺了记忆,他的性情却一点没变。贾宝玉一天天成长,思想也一天天成熟,八股取士他不干,对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却情有独钟。经历过一番人生悲喜之后,他毅然决然地皈依佛门、出家当了和尚,经过一辈子清苦而漫长的修行,终于修成正果。成佛那天,他面见西方如来佛祖。如来点开了他尘封的记忆,他才记起,自己就是在这里下凡,去“体验生活”的。转了一大圈,自己还是个“和尚”,于是仰天一笑,安心作他的“斗战胜佛”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