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孩子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听了养父的话,有些不相信。养母对他说,你爹要是能生育的话,我们不会只要你一个孩子;说着拿出那份房约,孩子看了,掩面大哭。说你们两个爹妈我都认,亲生父母人就认了,但不回去他们那里生活,我什么时候不会离开你们,我给你们养老送终。
黄木匠要媳妇跟着他带着养子来到北方庄,认祖归宗。他媳妇说什么不想去,这时候,两家老人都年过七十了,黄木匠想不通,这把年纪了,怎么还怕见人。又不能强迫媳妇。黄木匠的意思,连同两孙子一起带去。老婆子又死活不答应,没办法,只好爷俩来了北方庄。
黄木匠爷俩到了北方庄,和姓牛的见了面,村里人听说了,没去牛家,却在黄木匠走的时候,在村头拦住他,说说笑笑的聊老一阵子。更有老支书要留下黄木匠吃晚饭,过一夜再走。黄木匠碍不了老书记的情面和热情,嘱咐孩子先走,他留下第二天走。席上,老书记叫来几个老伙计,好像几辈子说不完的话,说到深处,一桌子人流了泪。
第二天一早,老书记又要约村民给黄木匠送行,黄木匠说老哥的情谊几辈子忘不了,有空去他那里做客,当做走亲戚;为了赶路,不再和几个老兄弟告别了,你看我是你的好朋友,给我沁碗鸡蛋,我吃个大饼就走。老书记拗不过他,喊过老婆子烧水沁鸡蛋,拿出头晚上的油饼,两人一起吃过,老书记把黄木匠送到山下才回来。那时候没有车,全靠走路,老书记知道五十里的路,得走一阵子,走早了也好。
黄木匠的养子和两个孙子都很成材,日子过的很滋润,倒是牛家的生活越过越不顺,在儿子认亲后的第二年,老牛偏瘫,两个儿子一个外出投了一个偷盗团伙,被逮住判了十五年徒刑,一个跟他大哥争黄木匠的房子,闹的六亲不认,更不让人不待见的欺负他嫂子,他嫂子羞的上吊。
那时候,我发现,村里人很少和牛家打交道,北方庄村小人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家有事,全村帮忙,唯有牛家不受村里人欢迎。后来,我才模模糊糊的知道,老牛家不是一年半载和村里人好不一处去,而是几十年了,大概从黄木匠搬走后,牛家被孤立起来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牛老大做事亏心伤天害理。牛老大把小儿子过继给黄木匠,连着好几年给黄木匠要吃的喝的,黄木匠实在,觉得人家把儿子都给自己了,是天大的恩情,牛家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不给他要孩子。后来看着牛家天天去他家看孩子,才觉得这事过不去,有危险,才琢磨着离开北方庄。这个情况,全村人都知道,知道了,便认为牛家做的太过分。农村人的规矩,孩子给人家了,就是人家的苗子,千不舍万不舍不能随意去看孩子。牛家犯了众怒,所以不受待见。更要命的,牛老大竟然为这事欺负黄木匠妻子,说要人家报恩。这事慢慢传开,尤其那些老人听了,大家更气不忿,渐渐远离牛家,就差下逐客令了。
再后来,看到牛老大两个儿子不成气候的混账样子,大家越来越不愿理牛家人。大概十年后,牛老大夫妻先后死了,他儿子孙子看着村里人厌恶他们,得机会离开了北方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半年前韩业慧的事,韩业慧也是在得罪村民后离开了北方庄。都说人心都有一杆秤,可这杆秤只在心里量着人的轻重,北方庄人不但在心里量轻重,而且对恶势力不良现象有着同仇敌忾的敌视,他们用无言当武器,用冷漠做批判,恰如甘地的不抵抗策略,不施武力胜过武力。我想我们国民的健忘症必须用这种方式处置,每个人把心中那杆秤化作默默的行动:鄙视、绝不妥协。也许如此,那些伤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知道尊重我们,不敢冒犯我们,不敢心存侥幸。
2010年9月23号夜周四秋分庚寅年八月十六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黄木匠要媳妇跟着他带着养子来到北方庄,认祖归宗。他媳妇说什么不想去,这时候,两家老人都年过七十了,黄木匠想不通,这把年纪了,怎么还怕见人。又不能强迫媳妇。黄木匠的意思,连同两孙子一起带去。老婆子又死活不答应,没办法,只好爷俩来了北方庄。
黄木匠爷俩到了北方庄,和姓牛的见了面,村里人听说了,没去牛家,却在黄木匠走的时候,在村头拦住他,说说笑笑的聊老一阵子。更有老支书要留下黄木匠吃晚饭,过一夜再走。黄木匠碍不了老书记的情面和热情,嘱咐孩子先走,他留下第二天走。席上,老书记叫来几个老伙计,好像几辈子说不完的话,说到深处,一桌子人流了泪。
第二天一早,老书记又要约村民给黄木匠送行,黄木匠说老哥的情谊几辈子忘不了,有空去他那里做客,当做走亲戚;为了赶路,不再和几个老兄弟告别了,你看我是你的好朋友,给我沁碗鸡蛋,我吃个大饼就走。老书记拗不过他,喊过老婆子烧水沁鸡蛋,拿出头晚上的油饼,两人一起吃过,老书记把黄木匠送到山下才回来。那时候没有车,全靠走路,老书记知道五十里的路,得走一阵子,走早了也好。
黄木匠的养子和两个孙子都很成材,日子过的很滋润,倒是牛家的生活越过越不顺,在儿子认亲后的第二年,老牛偏瘫,两个儿子一个外出投了一个偷盗团伙,被逮住判了十五年徒刑,一个跟他大哥争黄木匠的房子,闹的六亲不认,更不让人不待见的欺负他嫂子,他嫂子羞的上吊。
那时候,我发现,村里人很少和牛家打交道,北方庄村小人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家有事,全村帮忙,唯有牛家不受村里人欢迎。后来,我才模模糊糊的知道,老牛家不是一年半载和村里人好不一处去,而是几十年了,大概从黄木匠搬走后,牛家被孤立起来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牛老大做事亏心伤天害理。牛老大把小儿子过继给黄木匠,连着好几年给黄木匠要吃的喝的,黄木匠实在,觉得人家把儿子都给自己了,是天大的恩情,牛家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不给他要孩子。后来看着牛家天天去他家看孩子,才觉得这事过不去,有危险,才琢磨着离开北方庄。这个情况,全村人都知道,知道了,便认为牛家做的太过分。农村人的规矩,孩子给人家了,就是人家的苗子,千不舍万不舍不能随意去看孩子。牛家犯了众怒,所以不受待见。更要命的,牛老大竟然为这事欺负黄木匠妻子,说要人家报恩。这事慢慢传开,尤其那些老人听了,大家更气不忿,渐渐远离牛家,就差下逐客令了。
再后来,看到牛老大两个儿子不成气候的混账样子,大家越来越不愿理牛家人。大概十年后,牛老大夫妻先后死了,他儿子孙子看着村里人厌恶他们,得机会离开了北方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半年前韩业慧的事,韩业慧也是在得罪村民后离开了北方庄。都说人心都有一杆秤,可这杆秤只在心里量着人的轻重,北方庄人不但在心里量轻重,而且对恶势力不良现象有着同仇敌忾的敌视,他们用无言当武器,用冷漠做批判,恰如甘地的不抵抗策略,不施武力胜过武力。我想我们国民的健忘症必须用这种方式处置,每个人把心中那杆秤化作默默的行动:鄙视、绝不妥协。也许如此,那些伤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知道尊重我们,不敢冒犯我们,不敢心存侥幸。
2010年9月23号夜周四秋分庚寅年八月十六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