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二十四—二十六)-第2/5页

加入书签
在大学课堂上,没少听一些教师导师教授嫉恶如仇攻击谩骂的话,很多老师,讲着讲着扯到西方,更是眉飞色舞。我和同学没少讨论老师们的高见理论,但我一直反感课堂对社会问题的东拉西扯,尤其是对西方社会的“动情”描述,更不喜欢把政治话题扯的离题万里。我对同学说,为什么我们的教授学者捧着政府党的碗砸人家的锅呢,你可以把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方法告诉我们,但绝不能把你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更不可以反社会;如果你认为社会有问题某些现象某些官员人物大错特错,你可以呼吁可以公开批判,却不能把有违三观的言论倾泻给年轻的学生;不然,大学不成了散布不满言论的集散地了吗,学生听了,如何看待社会又如何建设社会?

我很喜欢老师您的课堂,您将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与国外比与当今比,从对比中让我们领略古典文化的美,美在哪里如何做到美。您调侃现代文人的浅薄,反讽当代文化的肤浅,为传统文化呐喊疾呼;您从不把西方文化看的高深高雅,您说您对西方文化唯一欣赏的是他们的音乐艺术,我们有些人偏爱西方文化,只有少数人是真心研究后的心得,大部分无非跟着起哄,伟人那个文艺座谈会讲话批判的言必称希腊的做派在今天依然大行其道,就如年轻学生动笔写宙斯开口说缪斯一样,赶时髦罢了。

老师,您说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您这个教古典文学的教师还没有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只刚刚买进她的大门。正因为如此,您不赞成恶意批评余秋雨先生作品中的舛误,余秋雨先生开文坛先河,称得上一代文宗,所缺少的是严谨,对于一个半门外汉来说,余秋雨做的比较好了。至于大学校长们常出些文字笑话,实在难免,因为大陆教育把古典文化割裂的太严重。这些教诲,让我们学生很受益,从此,没人敢在我们祖国文化面前横鼻子竖眼,更不敢故作高深摇头摆尾了。

也许,我该从三百千重新开始学习古代文化了。

祝老师:

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你的学生:王向明

5.20.

北方来信(25)

向明:

今天端午,又是一个传统佳节。我特意关注北方庄如何过端午节,所以起了个大早,但还是晚了,屋门、大门已经插上了艾蒿,我知道,这是刘嫂挂的。走上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艾草香气,这是村民在用艾草煮鸡蛋;有早起的孩子,提着篮子走进邻居家送鸡蛋;看到我,从提篮里拿出两个鸡蛋给我——蛋皮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草黄,我知道,这时候不能客气,吃了端午的鸡蛋,对自己对送鸡蛋的人都吉利;鸡蛋热的不敢接手,孩子递给我绕成一个圆圈的艾草,让我把鸡蛋放在上面,我把鸡蛋送到鼻子下一闻,夹杂着丹皮、山枣的气味。我谢过那孩子,孩子高高兴兴的推开另一家人的大门。不一会,村里的孩子们多起来,我两个布兜装满了数十个鸡蛋。我不敢再转悠,忙回家去。在门口,又遇到几个孩子,其中有刘嫂的二女儿,她还给我带来三个粽子。

这时,刘嫂打来电话说,早饭不做了,要我把鸡蛋和粽子都吃了,喝白开水吧。我说鸡蛋太多了,吃不了;刘嫂说,鸡蛋最好都吃完,吃不完的让我把鸡蛋给她女儿,让孩子送到别家去,又叮嘱我上午去村委,那里有好玩的。

我敞开肚子吃了五个鸡蛋三个粽子,打开电视听早上新闻,端午节还没正式开始过呢,新闻里已经送来四面八方欢欢喜喜过节的镜头。我想,这新闻太没水准了吧,拿去年的或是昨天甚至上周拍好的镜头糊弄观众,实在没意思。我拿过《昭明文选》,随手翻开一页,正是《东都赋》,高声朗诵:“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小子狂简,不知所裁,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

我望门外天井,竹篱纵横,交叉斜立,青菜翠绿,豆藤攀架,番茄花黄,胡瓜垂玉;鸡出于笼,频频觅食,狗戏于庭,东西奔跑;东曦既驾,朝阳满院,槐树吐蕊,明花耀星,东墙遮阴,西垣返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