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一十六—一十七)-第3/7页

加入书签
正宴更丰盛,十八道大盘,八道小碟,一半的菜只动过一次筷子,末了,又上上几道点心,最后是馒头大饼;起坐之后,来客再三表示感谢,说没见过这样好的筵席,真是破费了;临走,我们这几个主副宾把红袋子一个个的送到贵客手中,大家谦让一番,接过手,又是几声谢谢。

说实在的,你们家这种待客风格很热情周到,但确实浪费,我把这话给你爸爸说了,你爸爸摇着头说:“谁说不是呢,早几年不是这样的,不知从哪里传来的风俗,越办越奢华;看人家女方的反应,城里人也觉着费,他们那里没这个习俗吧。”我说:“我问过那位教书的,他说别说定亲,就是结婚,这场面够大够豪华奢靡的。他们那边定亲一般是女儿亲家吃顿饭认识下,没有摆大宴的。真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啊。”

下午你二叔要留下我再吃晚宴,我如何不敢答应,让你爸爸替我辞了,让刘嫂给我烧过一碗面汤,喝了一天酒,胃里需要温汤寡面去去毒热。

向明,春节前我可能不回BJ了,腊月十五前去南方大儿子家,准备在那里过年;进入腊月,新年将到,你该回家了,我在这里等你。

下次聊。再见。

2010年元月23号夜周六乙丑年十二月初九

北方来信(17)

向明:

这小半年,走在北方庄的街道,经常遇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见到三十上下的年轻人(主要是男人)反而很不正常,年轻人要么去县城居住,要么去外地打工,前几天参加王向全的定亲礼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青年人,但仍以女青年居多。即使你大哥王向全,正打算在城里买房子,回国后肯定离开这个山村。我估计了下,也许用不了三十年,北方庄会变成一个纯粹的旅游参观村,到时候,在村里的都是拿着工资做导游或是做其他服务工作的人。

农村空巢现象在这里早已司空见惯,我从刘嫂那里听到的一个故事,满载老人无限的心酸和无奈。

故事的主角叫华鲁,今年三十五,家中有父亲华世恩,母亲武友梅(那家三代单传的武友仁的姐姐),妻子韩业慧,女儿华宪芳,儿子华宪诚,哥哥华齐,姐姐华秋。十四年前,华齐参军专业在市里落户,十年前华秋嫁到山下王家庄,七年前华鲁与二十里外严家村的韩业慧结婚,华鲁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回家的主要任务是给父母要钱要物,然后帮助韩业慧打造孩子。华鲁和父母前后院,华鲁的两个孩子基本上由父母抚养,韩业慧的主要任务是上街聊天,帮庄里邻居的做红白事,即捧人场又捧钱场;书记村长看她热心,曾商量吸收她进村委会,后经历几次事件,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一,这媳妇看着年轻可心机深,说话表里不一,客套话说的华丽,却口惠实不至;第二,手脚不干净,常干些顺手牵羊的活;第三,凶蛮霸道,好吃懒做,不敬公婆。

四年前,华鲁母亲带华鲁女儿华宪芳在街道玩,与街坊杨乐怀的儿子杨申宇(和华鲁女儿年龄相仿)兜圈推攮,两个孩子都倒下,大概是摔疼了,两个孩子大哭;杨申宇也由奶奶看护。两位老人抱起各自的孩子,一边察看有没有摔破,一边拍着背哄孩子。杨申宇停住哭,小芳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奶奶仔细查看,才发现孙女额头起了个包,血殷殷的,便指给杨申宇奶奶看,杨申宇奶奶看到后忙说:“哎呀,这如何好,快去诊所看看。”

到了村诊所,医生用碘酒先消炎,再剪开一段白纱抹上消炎粉给小芳贴上,杨申宇奶奶千不是万不是的道歉,小芳奶奶说:“小孩子们玩,哪有没个磕磕碰碰的,医生看过了,过几天就好,千万别放心上。”

回到家,韩业慧看到后,一把抱过孩子,口中指责婆婆没把孩子看好,又一边斥骂杨申宇奶奶;骂声还未停,杨申宇妈妈和奶奶走进家门来,手提一篮鸡蛋一箱奶,杨申宇奶奶对韩业慧说:“他二嫂,一千个一万个罪过,都是我的,我和你妹妹(杨申宇妈)来看看小芳,孩子碰着咱养,别再吓着。”韩业慧说:“不是我说你们,一个老人看不住孩子打架......”“哪里是打架,孩子转圈玩呢。”华鲁娘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