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良龙沉默一会,最后说:“那就分吧,谁让你们都是我生的呢。可一是一二是二,字据还是要立的,包括你们弟弟,财产分清,义务也要分清,丑话说到前头,别到我和你娘走不动了,喊谁谁不来,那时候,我把房子卖了,住养老院去。”
老大老二说:“刚才三妹妹说了,不给一分钱,我们还是养你和娘的老,你放心;看看这年头,是女儿还是儿子养老的多?”
代良龙不说话,去拿纸笔,写字据;张士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这个故事你也许知道,看看有出入否。写完了,夜深了,该休息了。下次聊。
晚安。
2009.12.9周二夜乙丑十月二十二
北方来信(12)
向明:
昨晚写完“两兄弟争财,三姐妹让利”后,我一直想,张士才兄弟和代凤云姐妹是姑表亲,可他们对财产的态度却有云泥之别,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大的差别的呢?
从生活环境看,也许能找到答案。像张士才张士旺兄弟俩自上学起在县城,代凤云代凤玲代凤英三姐妹出嫁前在山村,城内的街头闾巷充满商业氛围,处处是金钱交易,而乡下则充满浓浓的小农经济气氛,处于比较原始的文明状态。城内,离不开金钱交易,每天见的金钱比较多;乡村,对于金钱的需求虽然不比城内少,但农业劳动和朴素的人际交往使人与金钱的距离还是离的比较远,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张士才兄弟由此把钱财看的很重,情有可原,可是,在金钱财物面前,他们不顾亲情甚至抛弃亲情反目成仇的心态却有违人伦道德,有违人之本性。当然,我们不能说他俩完全抛却了人伦本性,比如张士旺被他大嫂娘家人告发,警察前来抓人时,张士才出于本能,还是保护了自己的亲弟弟。我想,如果把他们姑表亲相互换个位置,是否会发生相应的事件呢。
何况,在任何生活环境中,人之初性本善都有其市场。城市里有不爱财重亲情的人,乡村也有为了财物争个头破血流六亲不认的人。这就关系到另一个话题,人的家庭。
中国人有个非常有名的国骂,不分环境,谁都会骂,谁都不以为意;中国人还有个人尽皆知的痛斥语:“有娘生无娘教。”衍生品是“没教养”“缺家教”。一旦被人这样斥骂,挨骂的人肯定会急。大概这句斥骂很让爹妈没面子,被骂的人因此而怒火万丈。由此看来,家教家庭教养是长辈更加关注的义务和权利。
从家庭教育看,张士才张士菊兄妹来自同一个家庭,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风格没有多大差别,可能不同的是教育手段或教育方式,但从结果看,应该不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张士才兄弟两个为财拼个你死我活,代凤云姊妹对利益谦逊礼让。
我曾见过张文明、代良龙和他们的妻子,虽然张文明见过世面,可从行事作风性格相貌看,他和代良龙没多大区别,都是农村锻炼出来的老实人。张文明无非人际交往比代良龙多,场面也见的多些。两位做妈妈的更是百分之一百的庄稼人。尤其是张文明夫人,虽然在城内生活的时间很长,但举手投足一言一行,跟女儿几乎没区别。曾经听张文明父亲说,很后悔给张文明结婚,那声音语调里分明藏着一份无奈,意思很清楚,如果没有张文明这个娃娃亲,张文明以后的家庭生活可能更完美些。可我们知道,似乎不完美的家庭到头来比世上看着很完美的家庭却要更完美。比如胡适夫妇、***夫妇,徐志摩的婚姻、老舍的婚姻等等。
自然,人是社会分子,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占着主要地位。可哲学基础理论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内因起决定作用。这个内因一直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对象,而且是一个不变的对象。像今天的身份调查,社会关系审查,政审之类的,不过是这个哲学理论的实践和证明罢了。
就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来说,姑表亲舅表亲姨表亲是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人的性格基因与她(他)的上三代甚至上几代有着很密切的关连,尽管科学家认为遗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但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基因经过特定环境的培养诱发,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老大老二说:“刚才三妹妹说了,不给一分钱,我们还是养你和娘的老,你放心;看看这年头,是女儿还是儿子养老的多?”
代良龙不说话,去拿纸笔,写字据;张士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这个故事你也许知道,看看有出入否。写完了,夜深了,该休息了。下次聊。
晚安。
2009.12.9周二夜乙丑十月二十二
北方来信(12)
向明:
昨晚写完“两兄弟争财,三姐妹让利”后,我一直想,张士才兄弟和代凤云姐妹是姑表亲,可他们对财产的态度却有云泥之别,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大的差别的呢?
从生活环境看,也许能找到答案。像张士才张士旺兄弟俩自上学起在县城,代凤云代凤玲代凤英三姐妹出嫁前在山村,城内的街头闾巷充满商业氛围,处处是金钱交易,而乡下则充满浓浓的小农经济气氛,处于比较原始的文明状态。城内,离不开金钱交易,每天见的金钱比较多;乡村,对于金钱的需求虽然不比城内少,但农业劳动和朴素的人际交往使人与金钱的距离还是离的比较远,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张士才兄弟由此把钱财看的很重,情有可原,可是,在金钱财物面前,他们不顾亲情甚至抛弃亲情反目成仇的心态却有违人伦道德,有违人之本性。当然,我们不能说他俩完全抛却了人伦本性,比如张士旺被他大嫂娘家人告发,警察前来抓人时,张士才出于本能,还是保护了自己的亲弟弟。我想,如果把他们姑表亲相互换个位置,是否会发生相应的事件呢。
何况,在任何生活环境中,人之初性本善都有其市场。城市里有不爱财重亲情的人,乡村也有为了财物争个头破血流六亲不认的人。这就关系到另一个话题,人的家庭。
中国人有个非常有名的国骂,不分环境,谁都会骂,谁都不以为意;中国人还有个人尽皆知的痛斥语:“有娘生无娘教。”衍生品是“没教养”“缺家教”。一旦被人这样斥骂,挨骂的人肯定会急。大概这句斥骂很让爹妈没面子,被骂的人因此而怒火万丈。由此看来,家教家庭教养是长辈更加关注的义务和权利。
从家庭教育看,张士才张士菊兄妹来自同一个家庭,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风格没有多大差别,可能不同的是教育手段或教育方式,但从结果看,应该不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张士才兄弟两个为财拼个你死我活,代凤云姊妹对利益谦逊礼让。
我曾见过张文明、代良龙和他们的妻子,虽然张文明见过世面,可从行事作风性格相貌看,他和代良龙没多大区别,都是农村锻炼出来的老实人。张文明无非人际交往比代良龙多,场面也见的多些。两位做妈妈的更是百分之一百的庄稼人。尤其是张文明夫人,虽然在城内生活的时间很长,但举手投足一言一行,跟女儿几乎没区别。曾经听张文明父亲说,很后悔给张文明结婚,那声音语调里分明藏着一份无奈,意思很清楚,如果没有张文明这个娃娃亲,张文明以后的家庭生活可能更完美些。可我们知道,似乎不完美的家庭到头来比世上看着很完美的家庭却要更完美。比如胡适夫妇、***夫妇,徐志摩的婚姻、老舍的婚姻等等。
自然,人是社会分子,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占着主要地位。可哲学基础理论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内因起决定作用。这个内因一直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对象,而且是一个不变的对象。像今天的身份调查,社会关系审查,政审之类的,不过是这个哲学理论的实践和证明罢了。
就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来说,姑表亲舅表亲姨表亲是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人的性格基因与她(他)的上三代甚至上几代有着很密切的关连,尽管科学家认为遗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但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基因经过特定环境的培养诱发,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