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刚刚夺取了此地的明军正在努力地整修。大批大批的物资运到了这里,用来修建新的船坞,要塞和炮台。
虽然满清之前也曾经在这里驻军,但那不过是几百个老弱残兵而已。既然没有多少兵,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设施和物资,所以当明军占领了舟山群岛以后,发现这里的仓库空的能跑马,根本就没有什么能用的。而且码头也似乎很久不用了,到处都需要修整。至于舰船,更是一只都没有缴获,因为舟山的清军连舢板都没有几条。
“就这种地方,打下来有什么用处?什么都得自己建,花上那么多经费,再花上几年时间建设好这里值得么?等到建好了,我们的舰队也差不多该个地方驻扎了。”李兴汉对这里是一百个不满意,这和他之前所想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舟山群岛完全扯不上关系。
因为这些岛上没有什么人烟,所以到处都是杂草丛生,荒凉得就像鬼城一样。仅有的一座满清的小小兵营里面,到处都弥漫着臭鱼烂虾的味道。那是驻军晾晒的鱼干或是其他海产品发出的味道,是他们平时用来改善伙食的。
看到这里的情况之后,满心无奈的李兴汉他们只好都住在船上。幸好舟山这边有着天然的深水良港,即使是来上一整支舰队也没关系。第二驱逐队的军官们就都找了一个可以避风的地方,把军舰停泊在这里。现在林远达和郑国焘就一起聚在寒鸦号上,和李兴汉聊天。
“虽然这地方不怎么样,但是这是反攻大陆的第一枪啊。”林远达知道,李兴汉不是不清楚打下舟山的意义,只不过这里的情况真是比战前所能预想到的最坏的情况还要坏。“听说总督大人已经向本土报捷了,南阳的田总督也派人来祝贺我们的胜利。”
“是啊。这次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打什么仗。只是把军舰开过来,然后拿枪威胁了一下驻军而已。但是全军上下都认为此次胜利意义重大,参战人等都会晋升一级。”郑国焘从刘传明那里听到了一点消息,就拿来与李兴汉他们分享。
“嗬!什么都没干也能升官?”李兴汉叫了一声。“难怪我在军校的时候,校长跟我说,来台湾这边,晋升容易哪。我看本土那边,未必就很清楚这边的情况吧?如果知道我们怎么打下舟山的,只怕他们就没什么可高兴的了。”
“阿汉,这你可就错了。”林远达反驳道。“要是本土知道了清军这副样子,指不定多开心呢。这样的军队,来多少咱们都不怕。随便运个一、两万陆军,估计就能收复两京了。”
“确实如此。”郑国涛也点点头,表示他的看法并无不同。满清驻扎在的舟山的士兵,隶属于苏松水师,已经是所谓的“东南精锐”了。可就是这精锐,反抗都没反抗一下就被缴了械了,那另外的那些不是精锐的军队,得弱成什么样子?“咱们这次,确实是消灭了满清的军队,收复了失地,立下了一件功劳,咱也没吹牛不是?至于中枢怎么想,那就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了。”
李兴汉百无聊赖地看着海面上那些来来往往的运输船。建设舟山是一个大工程,仅仅依靠台湾的力量有些不够。幸好南洋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东印度公司也全力地运输人力和物力过来,现在舟山到处都是建筑工人,被清理出来的空地上摆满了建材和补给。但是根据最乐观的估计,第一批的建筑也要半年时间才能建成。
“你们听说了么?北京似乎对我们的行动有了动作。已经退隐多年的刘墉好像复出了,还弄了一本书,叫做什么《安台策》 如今满清的皇帝把这书弄了很多份,发给北京的那些官员们研究呢。”郑国焘今天刚听到这件新闻,就拿出来和别人讨论。虽然布置在北京的情报人员不是很多,但是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能打听到的。不过至于那本书的内容,暂时还没有能知道。 “刘墉?那家伙不是早该死了么?”李兴汉知道这个人,不过他记得这家伙十年前就该死了啊?怎么一直活到了现在?那他岂不是得有九十多岁了么?不过这番话不能说出来,他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我也从提督听说了。”林远达说道,不过他对这件事似乎不怎么上心。“不过我们没必要太担心。满清那些官员们,根本不了解我们的情况,闭门造车搞出来的什么策略,我都没兴趣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