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问策-第2/3页

加入书签
“想当年,征台大将军施琅,黄梧,率领七省水师,会剿台湾。结果被郑成功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先帝当政时,也曾先后派出两位军机大臣,经略诸省,想要集数省之力,一举平台。结果又是空前的惨败,这才让先帝下定决心,要训练出一支足以与台湾匹敌的水师,然后再与他们一决高下。”

嘉庆听到这里,点点头,说道:“先帝想要建立的那只水师,就是如今的渤海水师了。”

“正是。”刘墉说道。“当年为了应付台寇,先帝下了数道严令。第一,禁海迁界的距离改为三十里,沿海三十里内的所有百姓,全部迁往内陆。又令绿营勒石为界,日夜巡逻看守,越界者格杀勿论。第二,召集全国范围内的造船与铸炮的工匠,将他们集中在天津,为渤海水师制造战舰和大炮。但是当时禁海已久,这样的人才不太好找,这件工作迁延了数年之久才完成。至于第三点,就是放出招安的讯息,麻痹台湾君臣。不过这一件事似乎没起什么作用,台湾完全不理会朝廷的信息,依旧故我。”

“招安的事情,朕当年也听说过。”嘉庆接上了刘墉的话头,并且努力地开始回忆起来:“我记得当年先帝曾经提出了数条丰厚条件,包括台湾上下可以不称臣,不纳贡,不剃发,不易服。而且可以向诸国公开承认他郑家的地位,让他们永为台湾之主,就是他们自称大明皇帝也不去管他。但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接受呢?”

“陛下可知道,郑成功这个人,可是受过前明唐王的赐姓之恩的?”

“朕知道。正因为如此,当年我朝大军剿灭西南永历政权的时候,郑成功才无动于衷,给我朝省了好大的力气。”

“那陛下可曾听过一个传说?据说当年广州城破,前明邵武帝之子被一群护卫簇拥,逃入了暹罗国境内,然后扬帆出海,入了东方的茫茫大海之中?”

嘉庆听了这话,不禁一鄂,这个传说他也听过,不过从来没有放在心上。他问道:“那不只是前朝余孽编造出来的谎言么?就好像当年朱明建文帝假死出海一样,都是无稽之谈。何况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就算他们当年能活下来,又能怎么样呢?”

“老臣记得,当年英格兰国使团来朝拜先帝,曾经提起过那些渡海而去的明人。他说他们到了很远的一片土地上,跟当地的土人发生了战争,几乎被灭族了。先帝当时听了很高兴,说历朝历代都不放心的一件大事,总算是有了着落了。但是老臣细细想来,那些西国蛮夷的话,未必就能全信。若是前明的唐王一脉仍旧有传人在世,那郑家为什么还要坚守大明的衣冠,也就不足为奇了。”

嘉庆觉得,这些事情都太虚无缥缈。就算前明的唐王还活着又能怎么样?难道他振臂一呼,就能让那些汉人们群起呼应?当务之急,是要平定台湾,只要能把这件事解决了,就算是朱元璋重新从坟墓里爬了出来,那也无济于事。

今天来刘墉家里,是想向他问一问用什么方法才能平定台湾的,可是这老家伙倒是跟他扯起前朝不知道什么时候的野史传说来了。

想到这儿,嘉庆突然站了起来,对着刘墉施了一礼,诚恳地说道:“朕日思夜想,均是平定东南,以求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恢复当年先帝在位时海晏河清的盛况。朕想请刘师出山,出任军机大臣,总理平台之事,不知刘师意下如何?”

刘墉见了这等场景,连忙说道:“陛下,这可使不得,老臣经受不起啊!”

嘉庆却不为所动,仍旧说道:“朕自即位,奉行的政策便是‘法祖’、‘革新’四字,如今前两个字大概已经做到了,但事后两个字却远远没有完成!若是不能做出一番伟业,不能完成自己的誓言,将来如何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我知道我的才能不及先帝,但是还是希望刘师能助我一臂之力,帮我完成这个愿望!”

刘墉扶起了嘉庆,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之后,才说道:“陛下既然有此雄心壮志,老臣又安敢不竭心尽力?老臣便是拼上这一把老骨头,也要为陛下开创出一个远迈前朝的盛世来!”

嘉庆大喜,说道:“有刘师这句话,朕还有什么好怕的!明日上朝之后,还请刘师到御书房,和众位军机一起商讨平台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