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郎

加入书签


杨二是一个年轻的渔民,和他的大哥、父亲住在一个海外的小岛上。这个小岛上还有其他十几户人家,都是很久之前就搬过来的。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却因为满清的禁海令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大海,那些想要活下去的先人们不得不来到这远离大陆的海岛之上。

据杨二的爷爷说,他小时候听他的爷爷说过还在大陆时的事情。当时满清刚刚实行禁海,海边到处都是绿营的巡防士兵。他们勒石为界,日夜监视,凡是敢于越界的渔民们都被他们残忍的杀死了。一开始的时候,还会有一些绿营士兵出于同乡之间的情谊,放过一些老弱。但是后来满清大军进攻台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禁海力度大大增强,就再也没有人敢这么干了。

凡是放过那些渔民的士兵,一旦被发现,就是同罪。他们都被当场杀死,首级穿在长枪或是长矛上,插在海边以作警示。那些骷髅头至今仍有许多留在界石旁边,昭示着满清罪恶的行径。

但是那毕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杨二的爷爷也只是听祖辈讲述这些事情而已。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冒死出海的渔民们大部分都死去了,不过仍有一部分定居在了海外岛屿上,生存了下去。虽然生活十分清苦甚至是恶劣,但是至少能有一条活路。那些留在大陆的人,多半被杀死,或是死在强制移民的路上。

据说在西边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岛,那里有一群渔民们自发集合起来,反抗清军。父亲总是和杨二说这件事,告诉他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躲到哪里去。可是杨二觉得,这里能有什么事呢?这里只是一个平静的小岛而已,杨二几乎没见过什么外来人,更不要说大陆来的了。就算那些辫子兵凶恶无比,关他们这些与世无争的渔民什么事呢?

可是父亲却说,这是祖辈一直传下来的话,说不定关键时刻就能够救自己一命。何况要是哪天出海遇到了事故,也能知道那里有人烟不是么?

这十几口人家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有一天,一群辫子兵真的乘着大船过来了。

“兄弟们!今天可真是撞上了啊!这岛上人还挺多,都是长毛的。等把他们的首级带回去,大家伙肯定都能官升一级,再不济也能混十几两银子花花!”领头的绿营千总显得十分兴奋,好像一场就要到手了。

距离上次乾隆征台惨败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满清的这些人已经渐渐忘记了伤疤,他们的水师也恢复了一些实力,所以敢于出海寻找目标了。一般而言,他们会与那些巡游在外海的海盗进行作战。但是那些海盗们装备精良且又狡猾无比,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时候满清水师都不能占据上风。而一旦出动大部队进行围剿,他们又会逃之夭夭,让水师追不上他们。

更可恶的是,这些海盗们从来不会深入内陆去袭击那些百姓,反而是频频光顾新建的水师营地和仓库,烧毁一些近海岛屿上的哨站和船坞。两广和闽浙的水师提督不胜其烦,决定派出战舰扫荡那些海外的岛屿,清除可能存在的海盗宿营地。当然,扫荡的范围很有限,像澎湖或是金厦那种海军要塞他们更是远远地绕着走。

而很不幸的,杨二所在的这个岛屿就被一群清军发现了。几个正要出海打渔的渔民发现了这群留着辫子的清军,连忙丢下了东西跑回去报信。

“不好了!不好了!辫子兵打过来了!大家伙快跑吧!”杨家一家三口都是猛然一惊,赶忙拿起了周围能当做武器的东西,跑到村子的中央。十几户人家里面的青壮都聚集在这里,手里面拿着砍柴斧,扁担,木棍或是锄头,正在商量着怎么办。

“快!让老人和孩子都从西边的渡口走,往西边那个岛的方向跑,其他人留在这里打辫子,帮他们争取时间!”四十多岁的张大叔是这里的领袖,他当机立断地下达了命令。大家一起跑肯定不行,因为老人和孩子会掉队,所以得有人帮他们殿后。

“大郎,二郎,你们快走吧,跟王大伯他们一起走,爹留在这,给你们断后!”老杨知道,过不了多久辫子兵就会找到这里,这个岛太小了,根本就藏不住人。他已经是成年人了,什么也不怕,但是两个孩子都还太小了,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断送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