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装备-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来到新明的科学家中,也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皇帝的资助,得以把他们的发明变为现实。除了皇帝本人出资的皇家科学基金会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民间基金会,也为科学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这些民间人士远远不及世祖皇帝睿智,他们中的许多都因为盲目追求那些天马行空的幻想而破产了(对于朱琳洛而言,想要知道某件发明是有利用价值,还是不切实际是轻而易举的)。

“可是这东西很占地方吧?还得腾出空间来装载燃料。”林远达觉得新式战舰上可能用不上这种武器,他们应该搭载一些强大的致命性武器。“满清的水师有个特点,就是船多,多的就像波托马克河里的鲑鱼一样,虽然在我们看来就像是渔船一般。这种喷火装置不能立刻就让对方失去战力,而且着火的敌船还有可能对我军造成威胁。”

“是这样的。所以我宁愿多携带一些重炮。”吴敬荣觉得,这种兵器既然早已失传,大概是因为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既然已经有了其他的新型武器,为什么还要去用这些老古董呢?

“武器装备模块化。这可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啊。”杨树庄对于林远达和李兴汉提出的想法十分感兴趣。虽然这种建造方式在本土已经提出,不过还没有正式用在军舰上面。“标准化制造的船体,实在是让人觉得没有特点。不过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搭载装备,总算是能和友军有些区别了。”

这一次计划建造的六艘驱逐舰,大体上都是没有区别的,不过其上设置了多个武器模块,想要搭载什么样的武器完全取决于舰长。因此,指挥官们可以随意选择他们想要的武器,比如迫击炮,转膛机枪,希腊火枪或是反舰导弹。

“我就要这个了!”李兴汉指着一堆火箭大叫道,好像发现了又一个新大陆一样:“‘战斧’式反舰导弹,就冲这个名字,我一定要在船上塞满这东西!”

其实这所谓的“导弹”是根据康格里夫火箭改进而来的,台湾这边也习惯称之为“反舰火箭”,只有那些深受世祖皇帝影响的美洲新明人,才会用“导弹”这一名称来称呼它。

“战斧火箭么?如果要携带的话,最好搭配鱼叉式火箭一起。战斧注重威力,而鱼叉注重射程。每样携带十枚,大概就是驱逐舰的极限了,不过满清方面值得我们动用火箭的大船可没有几艘啊,可能带上之后根本就没有能用的地方。”杨树庄好心提醒李兴汉,满清水师的那些小破船,根本就没有动用火箭的必要,那样只是在浪费火力罢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火箭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正确使用。现在那些新兵你也看见了,打固定靶都能十发九空,你还指望他们发射火箭命中目标么?”林远达也适时地泼了一盆冷水,想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但是李兴汉却不为所动,一边嘟囔着一些大家听不清的话,一边在图纸上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对于火箭的这种执着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就好像“战斧”这个名字有什么诱惑人心的魔力一样。

“还得等两个月么,这也太长了。”收工之后,李兴汉和林远达提起两个月之后的事情,表示他已经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海了。

“一点也不长!你别忘了,我们的船员可都还没练出来呢!”林远达倒是看得很清楚,两个月时间,想要训练出一批合格的水兵已经十分仓促了。如果可能的话,他真的想把这个时间延长一倍。

“你怕什么,这两个月可是天天操练的,就算时间短点,对付满清那帮人也是绰绰有余。”李兴汉觉得,自己的实力不足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保证对方比自己更弱就可以了。

满清绿营兵的定例是十日一操,但是因为粮饷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少有部队能达到这个标准。两广和闽浙四省因为禁海失去了大部分收入,仅靠农业他们的经济收入十分有限,所以绿营的训练也找各种理由减少到了一月一操甚至更少。用这标准来看,新明军队的训练强度几乎在清军的数十倍以上,练成之后的战斗力更是云泥之别。

“而且提督不是说了么?让我们去‘打猎’,去‘练练手’。我们的敌人估计不怎么强,在满清那边可能都是倒数的,我们没必要太担心。”虽然李兴汉的分析看上去有些道理,不过林远达总觉得其中有什么纰漏,台湾这边的习惯是他们所不知道的,谁知道提督的本意是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