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海匪”刚刚登陆的时候,曾大人就曾上书北京,说这伙海匪不可小视,是我大清立国以来最危险的敌人,一定要坚决剿灭。淮安之战后,禁军八旗折戟,朝廷里面就不大有敢言一战的人了,只有伊里布大人等寥寥数人奔走呼告。又是这位曾大人,上呈了一份《海国图志》和《枪炮纪略》,陈述海外诸国的情况,呼吁北京朝廷进口洋枪洋炮,对抗海匪。这几份报告都是条理清楚,证据确凿,让人读了拍案叫绝,北京的伊里布大人秘密来信大加赞扬,直接把他从一个小小的文官幕僚提拔为武昌知府。北京来的吴总督更是把他倚若长城,在海匪肆虐的这几年里,都靠曾大人保驾护航,湖广这艘大船才能屹立不倒。
然而,这半年里,事情却是来了个急转直下。先是吴总督生了病,无法理事,也不见客了。然后就是总督衙门被曾大人清洗了一番,揪出了一票“私通海匪”的官员,又安插了一群曾大人自己的心腹。湖广总督衙门这几年积累的银子,也都掏了出来,不知道从哪买了一大堆的洋枪洋炮。要知道,这种火器是只有中央军才能装备的,湖广的绿营兵顶多就是看看。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武昌的驻防八旗好像对此也睁只眼闭只眼,由着曾大人胡搞。
最近两月,曾大人更是变本加厉,总督衙门的文书里,也不许用“海匪”了,而是要称“明军”,或是“国民革命军”了。下游也经常有船来了,而且曾大人还明令禁止不许拦截,甚至不许检查,也不知道这些船上装的是什么。最近几个月,本来是要给北京把今年的粮食和银子运过去的。北京朝廷自从运河断绝之后,就没法从江南获取粮饷了,虽然开放了东北的禁区,但是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湖广的粮食,这里是北京剩下的最大的粮食产地。但是现在曾大人明显不想乖乖听北京的话了,不仅不予回应粮饷问题,今天还带着一票心腹官员来到码头上,欢迎一位“李大元帅”去了。
“来了,来了!”
一艘高高的楼船开了过来,这船竟然有两层甲板,每层都开了许多个窗口,一门一门大炮露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令人望而生畏。
“都说我大明的水军冠绝天下,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啊。”
“是啊是啊,有这等大舰,满清的鞑子皇帝哪里是我们的对手。”
这群官员明明穿着清朝的官服,但是说起“鞑子”,“我明”之类的字眼来毫无阻碍,好像理所当然一般。
曾国藩却是在一旁,嘲笑这群同僚的“没见识”。他当年在台湾接受秘密训练时,是上过李兴汉的“天鹰号”的,也见过北洋舰队的“定远”,“致远”号。两艘一级战列舰同时开火的时候,那声势之大,真是让他终生难忘。
“这种小船也就在内河里开一开。要不是大舰进不了长江口,提督哪里会自降身份,坐这种小艇了?”
船总算停了下来,几个穿着白色风衣的人走了下来。曾国藩一眼就认出领头的人,正是李兴汉。他连忙走上去,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学生曾国藩,恭迎李提督莅临武昌!”
他的军礼倒还标准,只是他头上戴着瓜皮帽,后面插着花翎,手上又是长长的马蹄袖,让他看起来不伦不类。
李兴汉笑道:“不必多礼。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你我在军中也只是上下属而已,不必自称学生。”曾国藩在台湾的青浦培训班的时候,受过李兴汉的教导,系统学习过潜伏与谍报技能,因此称呼李兴汉为老师。
旁边的几个官员都谄笑着围上来,说着一大堆恭维的话。李兴汉也不开口,只是微笑着,静静地听着。他突然就有一种好笑的想法。这些人的表情,和说出来的话,让他想起了以前经常见过的一种形象,与眼前的这些人十分相像。
“要是他们能喊上一声‘太君’,可就更像了。”李兴汉这样想到。
旁边的武昌总兵刘镇似乎看不下去了,就走了上来,说道:“提督,我们先去总督衙门吧,属下等已经设了酒宴为提督接风洗尘,我们不如一边吃一边聊。”
李兴汉说道:“这敢情好。我早就听说武昌的鱼好吃,这次可得好好尝尝。”
一行人簇拥着这几个明军的首脑,朝着湖广总督衙门去了。旁边偶尔有闲人过来看热闹,都被那些总督标兵们大喝着赶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然而,这半年里,事情却是来了个急转直下。先是吴总督生了病,无法理事,也不见客了。然后就是总督衙门被曾大人清洗了一番,揪出了一票“私通海匪”的官员,又安插了一群曾大人自己的心腹。湖广总督衙门这几年积累的银子,也都掏了出来,不知道从哪买了一大堆的洋枪洋炮。要知道,这种火器是只有中央军才能装备的,湖广的绿营兵顶多就是看看。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武昌的驻防八旗好像对此也睁只眼闭只眼,由着曾大人胡搞。
最近两月,曾大人更是变本加厉,总督衙门的文书里,也不许用“海匪”了,而是要称“明军”,或是“国民革命军”了。下游也经常有船来了,而且曾大人还明令禁止不许拦截,甚至不许检查,也不知道这些船上装的是什么。最近几个月,本来是要给北京把今年的粮食和银子运过去的。北京朝廷自从运河断绝之后,就没法从江南获取粮饷了,虽然开放了东北的禁区,但是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湖广的粮食,这里是北京剩下的最大的粮食产地。但是现在曾大人明显不想乖乖听北京的话了,不仅不予回应粮饷问题,今天还带着一票心腹官员来到码头上,欢迎一位“李大元帅”去了。
“来了,来了!”
一艘高高的楼船开了过来,这船竟然有两层甲板,每层都开了许多个窗口,一门一门大炮露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令人望而生畏。
“都说我大明的水军冠绝天下,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啊。”
“是啊是啊,有这等大舰,满清的鞑子皇帝哪里是我们的对手。”
这群官员明明穿着清朝的官服,但是说起“鞑子”,“我明”之类的字眼来毫无阻碍,好像理所当然一般。
曾国藩却是在一旁,嘲笑这群同僚的“没见识”。他当年在台湾接受秘密训练时,是上过李兴汉的“天鹰号”的,也见过北洋舰队的“定远”,“致远”号。两艘一级战列舰同时开火的时候,那声势之大,真是让他终生难忘。
“这种小船也就在内河里开一开。要不是大舰进不了长江口,提督哪里会自降身份,坐这种小艇了?”
船总算停了下来,几个穿着白色风衣的人走了下来。曾国藩一眼就认出领头的人,正是李兴汉。他连忙走上去,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学生曾国藩,恭迎李提督莅临武昌!”
他的军礼倒还标准,只是他头上戴着瓜皮帽,后面插着花翎,手上又是长长的马蹄袖,让他看起来不伦不类。
李兴汉笑道:“不必多礼。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你我在军中也只是上下属而已,不必自称学生。”曾国藩在台湾的青浦培训班的时候,受过李兴汉的教导,系统学习过潜伏与谍报技能,因此称呼李兴汉为老师。
旁边的几个官员都谄笑着围上来,说着一大堆恭维的话。李兴汉也不开口,只是微笑着,静静地听着。他突然就有一种好笑的想法。这些人的表情,和说出来的话,让他想起了以前经常见过的一种形象,与眼前的这些人十分相像。
“要是他们能喊上一声‘太君’,可就更像了。”李兴汉这样想到。
旁边的武昌总兵刘镇似乎看不下去了,就走了上来,说道:“提督,我们先去总督衙门吧,属下等已经设了酒宴为提督接风洗尘,我们不如一边吃一边聊。”
李兴汉说道:“这敢情好。我早就听说武昌的鱼好吃,这次可得好好尝尝。”
一行人簇拥着这几个明军的首脑,朝着湖广总督衙门去了。旁边偶尔有闲人过来看热闹,都被那些总督标兵们大喝着赶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