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组织变革

加入书签


看到李慧洁的时候,朱平眼前一亮。

李慧洁,32岁,首都政法大学民法专业,法学硕士,最早在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后来转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七年工作经验,现在是离职状态。

朱平打量着李慧洁,一身淡灰色职业装,脸上化了淡妆,细长的眼睛却很耐看,明显是受到过良好训练的,举手投足总让人很舒服。

朱平按照面试的基本套路,问了诸如过往的工作职责,业绩贡献,优势劣势,职业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面试后半段刻意使用了压力面试,问了关于加班、离职原因等几个非常犀利的问题。李慧洁一一作答,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让朱平很是满意。

朱平在心里下着评语:沉稳、干练、懂专业、有阅历。

李慧洁面试结束,朱平亲自送到了电梯间。对于优秀的人才,朱平向来不吝啬表达诚意,在朱平看来,人才不是招聘来的,人才是吸引来的,要像刘备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样,去招揽优秀人才。

一个企业拿什么来吸引人才?无非就那么几种,吸引初级人才靠薪资待遇,吸引中级人才靠职业发展,吸引高级人才靠领导魅力,吸引顶级人才靠未来梦想。

同样,对于候选人来讲,最重要的是选对平台跟对人,这两件事做不对,后面一切都是白扯。平台选错了,努力也没用,人跟错了,能不能活下去都难说。

朱平喜欢李慧洁在面对犀利问题时处惊不变,稳如泰山的状态,他自己也是这种风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有道理的。

招聘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相似效应’,也就是面试官对候选人所表现出的与自己相似的经历,相近的思想,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和亲近感。其他还有一些诸如‘晕轮效应’,‘首因效应’等等,都是一些面试的基本技巧。

面试完李慧洁,朱平让林小妩抓紧按照面试流程谈薪,做背景调查。

结果在做背景调查的时候,还是出了一点小插曲。因为李慧洁在上家公司是裸辞,这种情况在职场上一般不太多见,正常情况下,谁会愿意裸辞呢。

林小妩多了个心眼,找到李慧洁原公司的人私下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还真查出点事来,原来李慧洁是因为跟直线领导发生冲突,被辞退的。据说,当时李慧洁跟领导在办公室吵了一架,原因不明,吵完就离职了。之后该领导公开场合说这个李慧洁,能力不行,欺上瞒下,诸如此类。因为评价比较负面,据说李慧洁离职后找了几份工作,都因为背景调查不通过,没能被录用。

林小妩跟朱平汇报了这个事情,朱平思考良久,道:“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事情的真相也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了。但是从李慧洁面试时的表现,我觉得有疑点,最好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朱平想起自己的经历,年轻的时候也跟领导起过冲突,当时的自己认为是就事论事,现在看来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只是在那个阶段,自己看不透,悟不出罢了。

职场,风平浪静的水面下永远是暗流涌动,越到了高层,涌动越强,核心都是利益之争。

很多人可能会说,没觉得有什么斗争啊,大家都挺和谐的。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因为级别太低,要么是因为情商太低。基层员工因为很少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相互之间基本上都能够和谐相处,环境氛围也就简单一些。高层之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

总要面对各种冲突,推责甩锅的,争权夺势的,意见分歧的,诸如此类每天都在发生,所以说,政治水平差的,当不了领导,早就被筛选出局了。

那些职场老油条,通过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迅速捕捉到很多信息:谁跟谁关系好,谁跟谁不对付,领导讨厌谁喜欢谁,诸如此类。

李慧洁最终还是被录用了。朱平就跟林小妩讲了一个理由,她敢跟直线领导吵架,要么是有个性要么是有血性,我们这个部门过于沉闷,需要一个鲶鱼进来,只要不是财务上出问题,就敢用。

在职场上,只有强悍的领导,才能驾驭个性的下属,最后打造出一个强悍的团队。有人说,招聘一个下属,至少要有一项能力超过上级,朱平深为赞同。比如他就觉得林小妩比自己圆滑机敏,李想想有更强的商业洞察,郝雪生比自己仔细,那双眼睛就跟扫描仪似的,一个标点符号错了都能给挑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