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把员工闹事的情况向辛明董事长做了汇报,也讲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很多员工在公司时间很久了,指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林羽京的做法操之过急,很可能会引起震荡。
辛明看着窗外,从宽大的窗子望去,在寸土寸金的CBD,鳞次栉比的是中国最高端的写字楼,川流不息的车辆,行色匆匆的行人,聚集着各行各业的精英,把CBD填的满满当当的。
朱平静静地等待着辛明,等着辛明说出他的意见。他知道辛明董事长的习惯,每当心存疑难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窗外,仿佛这一座浩大、厚重、繁华的城市,能够给他启示,给他自信,给他源源不断的力量。
辛明沉思良久,慢慢道:“我小时候,咱们这个国家还很困难,好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我小时候,父母亲在街边炸油条来勉强支持一家的生计。小时候我努力读书,为了学到本事,将来有口饭吃,不会饿肚子,不管我多么努力,也只能读到初中毕业,家里就再也供不起了。好在当时读书人少,即使是初中毕业,也算是有点文化,先是跟着父母帮忙炸油条,后来凭着初中学历,再加上点运气,进了国营的果品厂,当时能进厂子已经谢天谢地了。我从搬运工开始干,一干就是三年,那时候一到夏天,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搬运工最苦的时候,每天要搬几百箱水果,天气又热,肩膀的皮都磨破了几层,睡觉都睡不安生,疼啊!”
说到这辛明董事长微微带着点酸楚,即使过了那么多年,这些伤疤不仅仅留在了肩上,也留在了心里。辛明叹了口气,接着说:“好在我有点文化,脑子也算聪明,慢慢做到库管员,就不用再干体力活了。实话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不用做苦力,不用回家种地,也不像父母那样风里来雨里去,挣点辛苦钱,我觉得这活我愿意干一辈子。一直到了九三年,那时候开始进行国企改革,后面几年就是大规模的下岗潮,原来光鲜亮丽的国企员工身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不幸的是,和绝大多是工友一样,我也下岗了。刚开始大家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有哭的,有闹的,有寻死觅活的,有上访的。和我一起做库管员的一个女同志,丈夫在部队,那支部队被调往老山前线,结果打仗的时候牺牲了。她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本来就不容易,那时候也下岗了,这日子就过的格外艰难。这女同志一开始也是哭、闹,找企业、找政府,过了一段时间我再见到她,精神已经不正常了,到后来,找工作也不顺,有没有其他的手艺,接受不了打击就自杀了,”
说起这段往事,辛明心里五味杂陈:“我看着曾经跟我朝夕相处的同志,忽然间就没了,当时心里那种悲凉,就像一个人掉在冰窟窿里,锥心刺骨的寒。兔死狐悲啊,在时代的刀下,谁也无法幸存。”
朱平静静地听着,他的生命轨迹中也经历那个时代,只是那时候年龄尚小,家庭状况相对稳定,他没有亲身经历,只是从书中,从别人嘴里听过那些故事,比如像辛明讲的故事。
“下岗之后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就跟着父母去炸油条,那时候条件差,像我们这种小商小贩,都是在街边找个地方摆摊,遇到刮风下雨,连摊都出不了,难呐。那时候最幸福的事,是能吃上两根卖剩下的油条,炸的金黄酥脆,香喷喷的,哪像现在,跟皮条一样咬都咬不动。你不知道吧,我现在还喜欢吃炸油条,那是一种回忆和岁月的味道。
”说到这,辛明脸上带着些唏嘘和感慨。“当时我一边炸油条一边想,我一定要挣钱盖一个门面房,这样就有个地方遮风挡雨了。后来我就带着拥有一个门面房的梦想,从盖门面房开始,盖批发市场,建百货大楼,建商场,从郊区的小县城建到城市中心,一直走到今天。我记得我带着一帮兄弟把门面房盖起来,在里面炸油条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就跟我当时刚干上库管员的时候一样。”
朱平自己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生追求的就是稳定,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养成了朱平谨慎有余魄力不足的性格,即使遇到点波折,也是小波折。像辛明这样跌宕起伏的故事,他更多是从书上看到,这么近距离的听到这样的传奇故事,倒还是第一次,朱平听得入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