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漳州-第2/4页

加入书签
    当李丛嘉准备出兵漳州的时候,在闽国发动动政变杀死原来皇帝王延曦的闽国拱宸军都指挥使朱文进、控鹤军都指挥使连重遇,在控制了福州的局面后,又跟来讨伐他们的殷主王延政的军队大战一场,并且打败了王延政任命的统军使吴成义带领的军队。王延政遭受重创,暂时退缩回建州休养生息。朱文进和连重遇的势力就扩大开来,从原来的只有福州之地,开始向闽国除建州之外的汀州、漳州、泉州扩展。把自己的亲信羽林统军使黄绍颇任命为为泉州刺史,左军都指挥使程文纬任命为漳州刺史。原汀州刺史许文稹,看到朱文进和连重遇的实力强大,害怕自己抵抗不了,就投降了福州的两人。这个新封的漳州刺史程文纬是朱文进的同乡,本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才能,只是比较善于奉承,属于是一个奸吝小人的角色。而泉州刺史黄绍颇则更是一个贪张枉法的家伙,早在王延曦主政之时,便命黄绍颇做国计使,就是专门为王延曦收刮钱财,来给他享用的一个官。黄绍颇就向王延曦提出建议,说是告诉那些要做官的人,除了是因为是立下功劳,或者走关系做官的,只要想要做官就得交钱,只要交了钱的就会有官做,官的大小按照交给钱财多少来封。这个买官卖官的策略一出,闽国的官场就更加的黑暗了,那买官用的钱还能不从百姓身上刮出来么。不过出了这个好主意的黄绍颇倒是得到了王延曦的重用。后来王延曦倒台黄绍颇又投靠了朱文进和连重遇,因为他的能敛财的特殊才能,又被朱文进重用,引为亲信,所以封他为闽国仅次于福州的经济大镇泉州的刺史。

    正因为李丛嘉从李台所收集来的关于漳、泉二州的资料中得知了这个情况,又更坚定了要从漳州入手,去进攻闽国。很早李丛嘉就让李台对闽国进行了渗透,类似于以前僧景全在南汉国用的,有好多的手段都可以拿来在闽国用的,比如李丛嘉拷贝自李自成的歌谣。所以说闽国的民间特别是跟中天八国交界的汀、漳两州,百姓们对隔壁的新兴势力是既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向往。并且有不少边界的地区的不堪忍受闽国因战争不断征发百姓的行为的民众在流言的吸引下,偷偷的离开闽国,跑到李丛嘉这边了,面对闽国的渐渐增多的流民,李丛嘉给地方官府的指示就是尽量善待流民,安置好他们。对于那些对故土没有太多留恋的可以组织迁往齐昌府和潮州,这两个地方都在自己统治的内陆,比较安全,也是自己要重点开发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人口。那里也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可以给流民们去做,当听说给中天八国干活不但有饭吃,还会给工钱的好事之后,绝大多数的逃难百姓,都愿意去齐、潮两地,还有不少人要再回闽国去把自己家人和亲戚再带过来的。至于故土难离的人,李丛嘉也命令当地官府妥善安置,可以雇佣他们去开垦荒地,也发工钱,等荒地开垦出来后,可以把田地租赁给他们,并规定凡是愿意留下来在当地定居的,租赁的田地,租满五年就归他们自己所有,每人限定水田五亩,旱地十五亩,这个政策一出受到了流民们的极大欢迎,一些原来打算到城里做工的人都改变了主意要留下来开垦荒地了,因为自古老百姓的思维就定格了土地最是实惠的东西。在和平年代土地就是硬通货,不然皇帝赏赐臣下也不会动不动就赏赐大量的土地了。流民们再三向官府确认了这个条文的准确性,弄得那些因为考不上进士做不了官,而被李丛嘉新设置的底层官员可从有贤能的小吏中选取的一条制度,而踊跃报名做小吏的秀才书生们不厌其烦,都跟你们说过了这是大唐清海节度使张遇贤大人颁布的法令,(在读书人的眼里似乎封建的王朝比造反的天国更有认同感,李丛嘉也不好强压牛喝水,只要能给自己办好事,为百姓真心办事,称呼上就随他们去了)你们还能不相信?看看墙上贴的榜文,可是有盖着节度使大人的大印的,谁敢作假。

    负责安置流民具体事宜的小吏们,还跟那些流民们说,这个政策不是节度使大人为吸引你们流民专门设置的,在我清海节度使辖下,所有的百姓都是一个待遇,只要想种田的都会有这个政策的优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