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平房里的新邻居

加入书签


    虽然住惯了楼方之后再住回平房,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但是很快,我就尝到了其他的一些乐趣,并且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小的时候住过奶奶家的小平房,但那时的记忆太久远了,而且也太小,因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这次搬家,生活环境一下有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印象就比较深刻了。

    这时的我年纪已经长大了许多,十岁了,因此有了自己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帮父母做一些事了。比如生炉子。如果我回来的早,父母已经允许我自己把炉子先生着了。在住楼房时,虽然是火炕上楼,也需要生炉子,但我们一般只会在冬天才用炉子,其他的时间是用液化汽的,也就是俗称的“烧罐”,那东西也被称为“瓦斯”罐。而现在的这间平房,太小了,而且是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在那个小的空间里,用液化汽显然太不安全了。所以,在这里的平房居住时,我们是一年四季要生炉子的。这样一来,在夏天的时候,屋里就非常地热。

    这种事,现在的城市里的小年轻人不会理解,但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或者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就能明白了。

    中国的平房,一般是一个横向的平房,分成两间,中间是过道加灶台,相当于楼房的厨房。两间房门对门,如果是在农村,一般这两间房是一家的,比如老人一间,年轻夫妇一间。而在城市里,不可能把两间房分给一户人家。这时的房子,一般是公房,产权归公家所有,分配给职工居住的。所以,我们这一次又有了一个新邻居,就住在我们家的对面。我记得,他们家姓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家的二儿子,看上去比我父亲年纪还大,满脸的络腮胡子,非常胖,而实际上他年纪并不大,虽然看上去有五六十岁,但实际上才二十多岁,还没结婚呢。他是个厨师,做得一手好饭菜,平时在饭店工作。在逢年过节时,他们家的饭菜都是他张罗的。即使在家里做饭,他也非常专业,各种调味品摆满一灶台,然后煎炒烹炸、糖炒醋溜,转眼就是一整桌的专业美食。不过,人家是给自己家人做的,我们只能看看,有好吃的,他家的老人会给我和妹妹拿一点来,但我们没有机会上桌的。

    象这种专业厨师跟我的父母这样自己瞎做的最大区别是,他总是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专业的美味。而对我的父母来说,有肉的话就放一锅里炖就行了,最多做个炸丸子,炒蒜苔什么的,跟人家没办法比。不过我们家也有收获,我的父母跟他也学了不少的手艺。比如有一次过年时,我父亲学人家炸花生米,结果锅里的油呼呼地往外冒,二叔急忙放下他那边的活,跑过来把炉子上的油锅拿起来,放到外面去晾。二叔告诉我的父亲,锅里的油呼呼地冒出来,原因是气泡太多了。在二叔的指导下,父亲终于学会了炸花生米时油不起泡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油温要够高时再放进花生米,就可以了。

    我其实一直对这个满脸大胡子的二叔比较恐惧,我觉得他比较象评书和电视剧里的山大王。不过,他的性格却跟他的长相正好相反,是相当的温和的,就象他的大肚子,又软又温暖。

    从认识这个二叔以后,我在上课溜号时又多了一个让我分心的事,就是想象着自己也跟他一样地炒菜。我总是想象自己象他一样切菜,改刀,然后放进炒勺,哧拉哧拉地炒,哗哗地把大勺耍得跟孙猴子的棒子一样溜。那么重的大勺在他的手里就象羽毛一样轻巧。这个二叔即使在家里做饭,也是一身的白色厨师服,从不马虎。他的专业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的理想是做个厨师。谁让我是个吃货呢?吃货一般都对做饭也有兴趣。

    在这里,有一个有关于他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中,我再一次跟人打起了架。

    那是四年级时的事。我第一次当上了值周生。我的值周生并不是很刻薄,象在操场上吃点零食什么的,我都是劝告他们,不会给他们往本子上记的。不过,对于有些爱打架的同学,我看的比较紧。我不论是在课间,还是在间操时,都往他们边上凑,防止他们找别人的麻烦或是自己之间打起来。为此,我也得罪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