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恶邻只学到了智商派的皮毛

加入书签


“我个人不太认可子江的分析,这有些以偏概全了,我们看一件事情,应该看主流。世界各国还是很认同烟花国的超高国民素质嘛!”胡主编聊起了似乎临时背诵的几个哲学名词,以彰显自己主流社会的雅致和深刻。

        “米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写的《菊与刀》剖析了烟花人的性格。如“菊”温和又似“刀”冷硬的烟花文化。”我将所思所想继续展开:

        “菊”与“刀”实际上代表了两个极端,“菊”代表着美好与希望,也是烟花皇室的象征;而“刀”代表着残忍和杀戮,也是烟花武士道精神的象征,而烟花人一度被认为独具此种矛盾的双重性格。

        其实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双重性格,我总结为神和魔。这本书并没有将烟花人的性格分析透彻,毕竟作者是西方人。那么这个将礼仪发挥到极致的国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让世人不齿、天怒人怨?

        曾仕强大师认为,烟花人学习我们文化没有耐心,还容易以讹传讹甚至走火入魔:比如,他们学汉字只学了半边字甚至偏旁就回国授课了;学习易学智慧也一样,其实是并没有学懂,比如太极。

        孔子在《易传·系辞》中写下了“太极”两个字,“极”就是极致、无限,关键就是这个“太”字,“太”由2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大”,下面一点代表着小。

        孔子的理解是这个东西其实就是宇宙和微观(人心)世界,他一部分是其大无外,一部分是其小无内,所以孔子将两个极致合起来,称其为“太极”,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可大可小,大小结合。

        如果真的会学了,他们不应该叫大和民族,应该叫太和民族。大和民族就是大的和,小的不和,只注重大不注重小,是要吃亏的。

        所以烟花人的很多性格,很多做法,我们c国人是难以理解的。动不动就要剖腹自杀,动不动就走极端,这些做法,我们c国人是不屑的,因为我们更懂阴阳的融合,中庸之道!

        受曾教授启发,我发现我们c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三大流派:智商、情商和仁爱(兼爱)派。

        智商派:鬼谷子、孙子,代表作《孙子兵法》。

        情商派:老子、庄子,代表作《道德经》。

        仁爱派:孔子、墨子,代表作《论语》。

        在大文化圈里,棒子把情商派的体系学全了,而鬼子把智商派的体系学全了。所以棒子上千年来不管被谁揍,都跪下认输,然后开开心心做小弟,混得有声有色。

        而鬼子只会一根筋地拼命发展,只要逮着了机会,他谁都敢揍,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他们通常都是两边下注,牺牲一半,保全另一半。

        至于仁爱派,烟花人从唐朝就开始大规模地学习c国。但他们学去的是一些建筑、文字和宗教,作为当时c国最宝贵的精神内核、文化的中坚力量——儒家文化,烟花国却没有学多少。

        这是个比较奇怪的事情。烟花国继承的不是c国人广泛接受的儒家文化,而是在c国已经基本消失的墨家文化。

        例如,儒家文化特别讲究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当国君的就该有当国君的样子,当臣子的才有当臣子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