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通过“用间”成功地瓦解了敌国合纵联盟,减少了统一过程中的阻力。尽管六**事实力总和要远强于秦国,但最终却被秦国各个击破。宋代学者已经认识到,秦人“以其间”取三晋,又“伐楚”“伐燕”,进而灭齐等一系列军事成功,都得到“用间”战略与间谍行动的有力支持。[14]142“用间”的成功为秦人“卒兼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应忽视“间”者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上智为间”和“用间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早期间谍史上值得关注的现象。“用间”比较显著地减少了士卒伤亡和民众负担,其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肯定。而有关此时期的“间”者往来与“用间”方式等问题,不仅是早期间谍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后世间谍理论及其实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马非白.秦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王子今,郭诗梦.秦“郑国渠”命名的意义[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3).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清]朱逢甲编著,黄岳校注.间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79.
[6]梁启超.战国载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5.
[7][清]郭嵩焘.史记札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2.
[8][美]厄内斯特·沃克曼.间谍的历史[M].刘彬,文智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9]盛冬铃译注.六韬译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10]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褚良才.中国古代间谍史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2][清]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3][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4][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注释
1参见:郑玲童《论秦国统一过程中的间谍战》,《秦汉研究》2008年第1期;熊剑平《浅析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间谍活动》,《军事历史》2010年第3期;付金才《论战国时期秦国的间谍战》,《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吉家友《间谍战在秦统一中的应用及效果》,《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孙家洲《“反间”:秦统一进程中的成功策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2参见黄富成:《中国古代间谍史》,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9页。
3在法国旧石器晚期的岩洞笔画中,还画有戴着兽面的假面具的猎人,以更有效地“侦察”和伏击野兽。参见刘家和《世界上古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2页。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参考文献
[1]马非白.秦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王子今,郭诗梦.秦“郑国渠”命名的意义[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3).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清]朱逢甲编著,黄岳校注.间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79.
[6]梁启超.战国载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5.
[7][清]郭嵩焘.史记札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2.
[8][美]厄内斯特·沃克曼.间谍的历史[M].刘彬,文智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9]盛冬铃译注.六韬译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10]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褚良才.中国古代间谍史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2][清]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3][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4][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注释
1参见:郑玲童《论秦国统一过程中的间谍战》,《秦汉研究》2008年第1期;熊剑平《浅析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间谍活动》,《军事历史》2010年第3期;付金才《论战国时期秦国的间谍战》,《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吉家友《间谍战在秦统一中的应用及效果》,《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孙家洲《“反间”:秦统一进程中的成功策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2参见黄富成:《中国古代间谍史》,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9页。
3在法国旧石器晚期的岩洞笔画中,还画有戴着兽面的假面具的猎人,以更有效地“侦察”和伏击野兽。参见刘家和《世界上古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2页。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