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释嫌-第6/7页

加入书签
        曹信玖用疑问的目光看着三舅,三舅道:“你姥姥生了我们兄妹四个,你妈最小,老生闺女金疙瘩,我们弟兄三个守着这么一个小妹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跌了,从小由着她性子来,到了裹脚的年纪你妈怕疼,姥爷说那就不裹了吧。到了学做针线的年纪,你妈非要跟着上学堂念书,我们也随了她。说起来,你妈也是十里八乡头一个不裹脚、上学堂的女子了。所以你妈从小掐尖要强,性子急,但有一样,营生好,爱干净,家里老老少少都喜欢她、迁就她,唯恐她受了委屈。到了结亲的年纪,多少媒人上门都不中意,问她喜欢啥样的,说喜欢读书的,懂事明理有见识的。等你爷托人来为你爹提亲,才中了意。婚后两口子美满和顺,你爹弃农经商,生意蒸蒸日上,不久又添了个你跟你妹妹,大家伙都跟着欢喜。不想好人没好报,过了几年,你爹在与人合伙时遭了黑文书暗算,吃了大亏,你爹那可是读书一目十行,双手能打算盘的手啊!年轻气盛,一时咽不下这口气,肝火上升,不上一个月肚子象牛一样鼓起来,请医抓药,花光了家里剩下的积蓄,最后,人也没留住。”

        午后的院子里,除了知了的叫声,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三舅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你爸走了以后,你姥爷跟大家商量,要把你们娘仨接回来,你大爷他们弟兄几个也是一样的意思,说趁年轻再找个好人家,孩子离不了娘,一起跟着走吧。但是你娘性子拗,说戏文里都唱了,‘怕的是百年之后身入九泉难见儿那去世的先人’,要守着你兄妹长大,养育你们成才,硬铮铮再把门户撑起来。后来你大舅、二舅又去劝了两回,都被你妈拿着笤帚赶出来了,算是把你妈彻底得罪了。大家拗不过,只有心疼罢了。不几年,你姥姥、姥爷相继下世,两位老人临走前,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妈,一再嘱咐,一定不能让你妈掉了地上。最开始那些年你妈年轻,里里外外忙活,还撑得住,后来,特别是你去青岛后,你妹也去了兰州,你妈身体就不如从前了,加上孤零零一个人,实在艰难。你大舅召集全家商量,要怎么办才好,考虑到你妈对你大舅、二舅有怨气,最好的办法就是万事由我出面。这就是最后你妈跟你说的,啥事都是三舅帮忙出力,实际上,是千斤的重担大家分担了,东西都是大家出的,农忙时我去忙你家,大舅他们来忙我家。”

        曹信玖听得眼睛渐渐湿润了,大舅接过话茬:“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六十八了,家里头儿孙一大群,没有一个惹我生气的,老老实实过的庄户日子,不缺吃不愁穿,唯一这点心思就是你妈。逢年过节你妈走娘家,从我这和你二舅家打个逛就走,尽个礼数罢了。吃饭,一定在你三舅家吃。我们送的东西,她一定原封不动退回来。都是亲姊热妹的一家子骨肉,这么多年了,还在跟我们置这口气,想不到气性这么大。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常来娘家走走,象从前一样亲亲热热的,大家有空了坐下来啦啦家常,有喜事说出来大家一起高兴,有烦心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担,这样的日子踏踏实实,觉也睡得安稳,饭也吃得香甜。现在别人说她听不进去,你是她亲生的,你回去跟她说,说大舅跟她赔不是,前些年大舅做得不对,别再置气了。大舅这把年纪了,还有几年活头啊!”

        曹信玖抢过去紧紧攥住大舅的手:“大舅,我这就回去跟俺娘说。”大妗子赶紧说:“别这么急,这一壶茶还没喝完呢!还有,难得今天人这么齐全,我们商量了,既然下午不下地了,把自家养的、地里种的,实实惠惠弄几样菜,外甥今晚一定要留下吃饭。”

        “农家无闲时,大舅你们可别为我耽误这么大功夫,再有,我性子可能随我娘,有点急,一刻也等不得了,这就要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