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政变风云 第六十章-第2/2页

加入书签
没过几天时间,赵王叛乱一事就彻底查清楚了。首谋自然是赵王了,而他的同党则是符契元、王武俊、茅安道、李正己等数人,谋反规模有限。拿到赵王叛党的口供后,几位会审官员,特别是锦衣卫刑狱司提点皇甫仪却对这些供词十分不满意。一者,皇甫仪等人都是现在有名的酷吏,一心想要牵扯出更多的人,好在朝中树立威风;二者,上次刺杀皇上的案子还没有了结,所以他们更想查出赵王叛乱与上次皇上遇刺案的关联,好在皇上面前大大的领一个赏。但叛乱众人的供词却与预期大相径庭。于是皇甫仪向茅安道等人暗示,让他们广牵博引,尽量把案子搞的大大的。可茅安道等这些人起先并没有领会他意思,面对锦衣卫的酷刑一个个不知所措。结果最后又都被打的皮开肉绽、死去活来,真可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痛苦不堪。后来还是一名心思灵活的狱吏向他们道出个中缘由。这些人如看到救命稻草一般,不管有无真凭实据,全部都招了供,也牵连出一大批与赵王叛乱毫无关系的人来。

他们按照皇甫仪的意思,诬陷几名与皇甫仪关系素来不好的朝中大臣,说他们是赵王谋反的同党。另外,他们也将上次刺杀皇上的事情说成是赵王的另一个阴谋。这些供词经过皇甫仪等人的加工,竟然也做得天衣无缝。几个人命人到各处搜查,拼凑出一些所谓的证据来。

最后就剩下赵王本人了。不过让人颇感敬佩的是,一向懦弱的赵王这次却显得十分有男子汉气概。对于这次的政变责任,他爽快的全部揽了下来。但对于上次皇上遇刺的事,他却始终矢口否认。任凭皇甫仪如何威逼利诱,赵王始终不肯改口。即便黄埔仪向他展示锦衣卫的各种酷刑,赵王也并不害怕。他认为不管怎么样,他毕竟还是皇子,皇甫仪等人对他还不敢太过出格。

但让赵王没有想到的是,皇甫仪等人胆子远比他想的要大。他们竟然背着皇上,对赵王用了大刑。一开始,赵王在刑具上身之后,还满以为皇甫仪等人只是吓唬他,哪知道他们竟然来真的了。赵王细皮嫩肉,自然受刑不过,-只好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是刺杀皇上的幕后主使。最后,在皇甫仪等人拿出早就写好的招供状,赵王颤颤巍巍的在上面签字画押。

有了赵王的供词,这让皇甫仪等人十分兴奋。他们连夜将赵王等一干人等的认罪状进程给了永乐帝。永乐帝阅后大怒,下令将除赵王之外的所有人都严厉惩罚,并要求对所有参与叛乱的人一定要斩草除根。这正中皇甫仪等人的下怀,于是他们更是肆无忌惮的牵扯素来不满的朝中大臣,甚至借着查办案件为由对各官员、京师中的富商大贾进行敲诈勒索。期间京师十几家富商几乎被逼的家破人亡。

永乐帝本想一并杀了赵王,但最后还是耐不住皇后的恳求。且太子、汉王、皇太孙以及大部分朝廷重臣都向他切谏,认为赵王虽然罪大恶极,但若是被处以极刑,恐怕后世之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杀子的昏君,于他的圣名不利。最终,永乐帝只得以赵王被茅安道等奸人所误,以至被胁迫犯下大错,所以免了赵王的死罪。不过,为了“以儆效尤”,永乐帝还是要求赵王立即动身到藩国就位,并密诏所在地方的卫所派人严密监视赵王今后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就是将赵王进行了软禁。

赵王经此一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到藩国后他还是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永乐帝会派人取其性命,因此始终郁郁寡欢。没几个月,赵王竟至于开始疑神疑鬼,听见朝中有人来便吓得半死,常常躲在寝室中不敢出来。

赵王谋反风波渐渐退去。京师也慢慢恢复了平静。

这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