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康婚芸嫁-第3/10页

加入书签
        那人去问蒋兴,蒋兴说:“生春东时,我在书上看到一件趣事,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了一个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随行官员都对不出下联,一个乞丐听到了,他对出了下联:两边小店买东西。我希望孙子们长大了,不要看不起贫贱之人,乞丐不比皇帝差,只是投胎地方上的差别,这就是我用东南西北的来历。”

        孝芸长得像妈,身材苗条、头发乌黑、皮肤细嫩、双眼皮、大眼睛,一笑两个浅浅酒窝。人说有酒窝的人能喝酒,可孝芸喝两口黄酒就脸红,如抹了胭脂。村上人家除了何富贵,陈老二家也看上了孝芸,托人给独子陈英男做媒。美兰觉得陈老二家家境一般,但人都本分和善,孝芸嫁过去不会受气。蒋兴不同意,说没答应何家嫁给陈家,何家会有意见,美兰觉得也有道理便婉拒了陈老二家。不久有媒婆介绍一个染坊老板的儿子,美兰去看人家,顺便想看看染坊情况,老板不让进,说是行俗。美兰问:“都有哪些规矩?”

        “规矩习俗不少,过年前腊月二十八下午停业,称之为封缸,过年后二月开门营业,称为开缸。封缸时缸上面放糕点、干果、豆腐和葱;年三十要贴红纸条,上写‘开缸大吉’、‘日进斗金’。过年后二月二开门营业,称为开缸,开缸第一天,喜好妇女送裤子来染,说这样一年生意才好;平时妇女不让进染房,说妇女经期进染坊会倒缸,就是布染不上色。”

        美兰生气地说:“一会儿说女人好,一会儿又说女人不好,这门婚事不谈了。”

        后来,又有媒人来介绍里庄大田村的一户人家,母子二人,母亲在家种几亩地,儿子在丹阳茶庄当朝奉,常外出去采买茶叶,蒋兴去看了人家,见了小伙子感觉还好,便同意了。

        这天上午,孝芸在屋里看《闺训千字文》,轻声念着“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孝顺父母,惟命是从;问安侍膳,垂手敛容;言辞庄重,举止消停;戒谈私语,禁止恶声……”忽然听到吹笛声,“小放牛”的美妙旋律随着南风飘进屋来;她放下书对母亲说:“出去玩会儿。”

        “早点回来。”

        “唉。”

        她出门从小沟塘往南,过大石桥往村西南陈老二家走去,路边开着不少俏丽的花,有的迎风摇曳,有的含苞待放,香味沁人心脾,白的似银,黄的似金,让人赏心悦目。

        陈老二家新盖了三间房,一间瓦房两间草房,大门在中间,门上有对联:修得家中净,收得福长住。

        陈老二是“颂春佬”,忙时种田,过年和农闲时肩挎一布包,手拿小铜锣,穿村走庄,见到富裕人家,站在门口或进到屋里边敲小铜锣边唱吉祥喜庆的曲子,主人家高兴了,或给些食物或赏些钱。独子陈英男长得英俊人也聪明,吹拉弹唱都会,嗓子也好,父母要他跟着出去“颂春”他不肯,没事在家里吹笛子拉胡琴。

        孝芸进门,他高兴地站起来,请她坐家里唯一的一把扶手椅。

        “你爸妈出去了?”孝芸问。

        “我爸去要饭,我妈去田里弄菜。”

        “‘颂春’怎么是要饭呢?要会唱,要会编。”

        陈英男带点鄙视的神情说:“和要饭差不多,那事没什么难,就那么一套,看见什么唱什么,唱扁担、八仙桌、箩筐、老人、小孩,即兴编唱的,看人唱歌就是照着相面书上说的拣好听的说,见着年轻人夸额头夸气色,说其聪明有好运;见着中年人,他们关心有没有官有没有财,就夸其印堂鼻子,或者眼睛眉毛;老年人想的是健康长寿、儿孙孝顺,就夸他的嘴巴下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