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洛阳城前,史东还买了一头毛驴帮忙驮运行囊。一人一驴一路奔波,来到了南阳卧龙岗。
卧龙岗南濒白水,北障紫峰,山水相依,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
据史料记载,刘备,关羽和张飞将会在几个月后来到卧龙岗,请求隐居的诸葛亮出山,帮助他们打天下。
天,很蓝很广;山,很峻很美,但史东却没有心情欣赏,因为他牵着毛驴走了大半天,发现自己竟然还处在山脚的位置。
史东心想:卧龙岗也太彼娘大了!
天色渐渐变暗,史东此时已经筋疲力尽,实在坚持不住了,只好找了个开阔点的地方,栓好毛驴,生了一堆火,吃了点干粮,然后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夜里,史东做了个梦,梦见了诸葛府,梦见了石牛边吃冰糖葫芦边卖火柴;梦见了爹娘在院子里教铜牛认字,旁边还有杨过和龙女在熟睡;自己在帮安祖啦贝比洗头,画面是那么安详,那么温馨。
一滴露珠把史东从梦中拉回了卧龙岗。
旁边的火堆已经燃尽,剩下红红的木炭,史东添上了一些木柴让火苗重新窜起,抬着头,空洞的双眼看着夜晚的星空,星空虽美却令人倍感孤独。他,想家了。
夜晚的时间过得很慢,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卧龙岗,史东就启程继续上山,去寻找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
今日,史东牵着他的小毛驴,只在山腰迂回,并没打算再深入卧龙岗。因为他的隐居是想让别人看起来是隐居,实质他只是在等人。
走了大半天,史东停在了一块比较宽阔平坦的空地。空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正好可以在背风面搭建一间茅草房。这地方是一个小悬崖的顶部,在悬崖边还能清楚看到远处的村庄和上山的路。史东没有找到更好的了,决定就在这里“隐居”。
后世史东经常做考古工作,在野外生活的经验也不少。他先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庇护所,打算在建好茅庐之前就对付住在庇护所里。
在往后的日子里,一人一驴在树林和空地之间来回穿梭,有时运着木材,有时拖着竹子,有时驮着石块......以茅庐为中心散射出了好几条小路。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人累坏了,驴也累瘦了,一间像样茅庐终于建好了。
史东还在茅庐外面划分了一个种植区,一个养殖区,还有一个休闲区。这里也成了史东来到三国时期的第二个家。
隐居山林,很多人只想到是可以读书,品茗,抚琴,舞剑,栽花,赏月,思考人生。其实还有劈柴,挑水,堆粪,避风,防雷,防兽,防匪,病不起也伤不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类似的这些诗句,那是作者尽挑美好的写。
身居草舍树为邻。
看看后世荒野求生那个挨饿德爷是怎么过的,史东在卧龙岗就是怎么过,只是多了一身衣服。
生活的简朴和不便还是可以挺过去的,孤独和思念才是最难熬。
找点事干,让自己忙碌起来。史东把新家和新院子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便牵着他心爱的小毛驴准备到山下的小村庄购买一些物品。
很快来到了村口,只见四周的耕地明显已经很久没人打理,都长满了杂草小树。进村的路很窄很深,史东犹豫了一下,还是进了村。
村里面安静得有点吓人,残墙破瓦,土窑漏房,到处荒草片片,凄森荒凉。
走了好一会,依然没看到一个人影,就连猫狗都没见到一只。在小路的拐弯处,史东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孤独地坐在一间土房的门口,老人慵懒地抬起眼皮奇怪地打量着眼前的陌生人。
“老人家你好。”史东礼貌地走上前打了个招呼。
可能太久没说话,老人家没有回答,干裂的嘴唇只是微微动了动。
“老人家,这村子没有其他人了吗?”
老人家依然没回答,对史东甩了甩那满是皱纹的手,示意史东离开。
史东对老人躬了躬身子,并没有离开,继续牵着毛驴往村子深处走去。
突然,一名高大的壮汉从前面的屋里走了出来,手上还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壮汉拦住了史东,双眼死死盯着史东,大喊道:
“来者何人?到吉祥村干什么?!”
史东见到这农夫打扮的壮汉很有戒心,连忙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