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士张师从阴阳变化、掌握乾地六十四卦运行规律,从事修炼,才是8
长寿之道。他说:“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
”《老子河上公章句》讲得简明扼要:“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
”《老子想尔注》指责一些人“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归志于道,唯愿长生。”
正是在上述这些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提出来了。
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是1600多年前的葛洪。
他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内篇·黄白》中第一次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他不信天命,对天命观持否定态度,把“命有自然”视作愚夫见解。
对人为的肯定,势必导致对天命的否定。
。他说:“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仙与不仙,决非所值也。”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西升经》卷五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老子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
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1
早期道教养生家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是道教积极逆转乾坤精神的体现,包含着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后来的道教养生家和炼养著作都对此反复提及并阐发,这说明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思想在养生史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北宋张伯端所著《悟真篇》,是道教养生学的又一经典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内炼体系,即内丹法。
他说:“人人尽有长生药,自是愚过枉摆抛。
”指的就是人人都具备炼丹的条件,这就是长生药,不必外求。
他还说:“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他认为炼养精气神才是长生之道,并对此信心十足,“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2
所有这些论述,反映了我国气功养生学的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
即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取得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途径,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长寿之道。他说:“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
”《老子河上公章句》讲得简明扼要:“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
”《老子想尔注》指责一些人“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归志于道,唯愿长生。”
正是在上述这些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提出来了。
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是1600多年前的葛洪。
他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内篇·黄白》中第一次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他不信天命,对天命观持否定态度,把“命有自然”视作愚夫见解。
对人为的肯定,势必导致对天命的否定。
。他说:“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仙与不仙,决非所值也。”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西升经》卷五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老子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
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1
早期道教养生家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是道教积极逆转乾坤精神的体现,包含着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后来的道教养生家和炼养著作都对此反复提及并阐发,这说明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思想在养生史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北宋张伯端所著《悟真篇》,是道教养生学的又一经典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内炼体系,即内丹法。
他说:“人人尽有长生药,自是愚过枉摆抛。
”指的就是人人都具备炼丹的条件,这就是长生药,不必外求。
他还说:“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他认为炼养精气神才是长生之道,并对此信心十足,“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2
所有这些论述,反映了我国气功养生学的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
即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取得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途径,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