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42】天人合一的说法-第2/4页

加入书签
        古人表达天人相类恩想时都用一个“象”字,说明天人之间只是相似,即我们现在所谓的全息同构,而并非等同,因为人是有精神、有意志的一种高级生物,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人有自我意识是人优越于其他一切生物的标志。

        正因为人是有自我意识的,所以人才会通过反思内省,发现自身是宇宙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小宇宙”。

        因而进一步发现,人与天不仅是相类的,而且也是相通的,是可以相互感应的,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之说。

        钱学森教授认为,宇宙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是有它的道理的,宇宙如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就不会有人的出现,人的存在和宇宙的规律有密切关系,这是宇宙的人天观,在西方有人称此为“人择原理anthropicprinciple”。

        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人们就对人体变化与日月运行的对应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素问·生气通天伦》说,人之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灵枢·发露》说:“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膀理郗,烟垢著……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已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理开,毛发残,焦理薄,烟垢落。

        ”《内经》还指出:人体机能尚有春则人气生升,夏则人气长盛,秋则人气收肃,冬则人气固裁等周年变化规律,治病养身皆须循此规律人的脉象也随四季的循环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蜇虫将去;冬日在骨,蜇虫周密,君子居室。

        ”持脉变异常必须以此为度。

        气功锻炼中之所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道理就在这里。

        六阳时练功比六阴时练功效果要好,就是因为顺应了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

        子午流注的理论渊源便是《黄帝内经》“天人相应”之说,认为人体内气血周流会随着时间的先后不同,在人体的一定部位呈现有规律的盛衰变化。

        古人通过反思内省这种神秘体验,认识到人体是个小宇宙,潜在着宇宙的各种信息。

        用现代全息论来说,就是人与宇宙是全息的,人体这一小宇宙,既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

        人与宇宙之所以是全息的,主要在于二者的同源性,它们是同一物的不同发展形态,是从同一物—一元气化生发展而来的,前述气化论已经表明万物都是同源的。

        人既然是一个小宇宙,那么他也都是宇宙的一面活的镜子,人通过反省自身看到了宇宙,又通过观测宇宙来体察自身。

        人既然是宇宙的一个缩影,那么他的所有属性也就是宇宙各种属性的折射。

        这样,认识了自身这个小宇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大宇宙。

        古人认为,不仅天人之间可以相互感应,而且万物之间都是可以相互感应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万物都是全息同构的,因为从本体论上讲它们都是同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