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服睡圣散三钱,灸巨阙穴五十壮,又灸石门穴三百壮,至二百壮,病人开眼如故,服姜附汤、镇心丹五日而愈。
一妇人病虚劳,真气将脱,为鬼所着,余用大艾火灸关元,彼难忍痛,乃令服睡圣散三钱,复灸至一百五十壮而醒。
又服又灸,至三百壮,鬼邪去,劳病亦瘥。
怔忡
凡忧思太过,心血耗散,生冷硬物损伤脾胃,致阴阳不得升降,结于中焦,令人心下恍惚,当以来复丹、金液丹、荜澄茄散治之。
若心血少者,须用独骸大丹,次则延寿丹亦可。
(忧思之伤,怔仲之本证,饮食之伤,怔忡(chong)之兼证,微有虚实之殊。
审证施治,自然无误。)
心痛
皆由郁火停痰而作,饮食生冷填于阳明、太阴分野,亦能作病,宜全真丹。
若胃口寒甚,全真丹或姜附汤不愈奋灸中脘七十壮。
若脾心痛发而欲死,六脉尚有者,急灸左命关五十壮而苏,内服来复丹,荜澄茄散。
若时痛时止,吐清水者,乃蛔攻心包络也,服安虫散。
若卒心痛,六脉沉微,汗出不止,爪甲青,足冷过膝,乃真心痛也,不治。
(心为一身之主宰,一毫不可犯,处正无偏,岂宜受病。
凡痛非心痛,乃心之包络痛与脾痛、胃痛、膈痛耳。
审其所因。所客,或气、或痰,虽有九种之分,虚实之异、大概虚者为多,属实者间亦有之,‘审察而治,庶无差错。)
痹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两肘牵急,乃寒邪凑于分肉之间也,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
治法于痛处灸五十壮,自愈,汤药不效,惟此法最速。若轻者不必灸,用草乌末二两、白面二钱,醋调熬成稀糊,摊白布上,乘热贴患处,一宿而愈。
(痹者,气血凝闭而不行,留滞于五藏之外,合而为病。
又邪入于阴则为痹,故凡治痹,非温不可,方书皆作实治,然属虚者亦颇不少。)
神痴病凡人至中年,天数在自然虚衰,或加妄想忧思,或为功名失志,以致心血大耗,痴醉不治,渐至精气耗尽而死,当灸关元穴三百壮,服延寿丹一斤。
此证寻常药饵皆不能治,惟灸艾及丹药可保无虞。
(此乃失志之证,有似痴呆,或如神祟,自言自笑,神情若失,行步若听,非大遂其志不能愈,故愈者甚少。)
治验一小儿因观神戏受惊,时时悲啼如醉,不食已九十日,危甚,令灸巨阙五十壮,即知人事,曰:适间心上有如火滚下,即好。服镇心丸而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一妇人病虚劳,真气将脱,为鬼所着,余用大艾火灸关元,彼难忍痛,乃令服睡圣散三钱,复灸至一百五十壮而醒。
又服又灸,至三百壮,鬼邪去,劳病亦瘥。
怔忡
凡忧思太过,心血耗散,生冷硬物损伤脾胃,致阴阳不得升降,结于中焦,令人心下恍惚,当以来复丹、金液丹、荜澄茄散治之。
若心血少者,须用独骸大丹,次则延寿丹亦可。
(忧思之伤,怔仲之本证,饮食之伤,怔忡(chong)之兼证,微有虚实之殊。
审证施治,自然无误。)
心痛
皆由郁火停痰而作,饮食生冷填于阳明、太阴分野,亦能作病,宜全真丹。
若胃口寒甚,全真丹或姜附汤不愈奋灸中脘七十壮。
若脾心痛发而欲死,六脉尚有者,急灸左命关五十壮而苏,内服来复丹,荜澄茄散。
若时痛时止,吐清水者,乃蛔攻心包络也,服安虫散。
若卒心痛,六脉沉微,汗出不止,爪甲青,足冷过膝,乃真心痛也,不治。
(心为一身之主宰,一毫不可犯,处正无偏,岂宜受病。
凡痛非心痛,乃心之包络痛与脾痛、胃痛、膈痛耳。
审其所因。所客,或气、或痰,虽有九种之分,虚实之异、大概虚者为多,属实者间亦有之,‘审察而治,庶无差错。)
痹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两肘牵急,乃寒邪凑于分肉之间也,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
治法于痛处灸五十壮,自愈,汤药不效,惟此法最速。若轻者不必灸,用草乌末二两、白面二钱,醋调熬成稀糊,摊白布上,乘热贴患处,一宿而愈。
(痹者,气血凝闭而不行,留滞于五藏之外,合而为病。
又邪入于阴则为痹,故凡治痹,非温不可,方书皆作实治,然属虚者亦颇不少。)
神痴病凡人至中年,天数在自然虚衰,或加妄想忧思,或为功名失志,以致心血大耗,痴醉不治,渐至精气耗尽而死,当灸关元穴三百壮,服延寿丹一斤。
此证寻常药饵皆不能治,惟灸艾及丹药可保无虞。
(此乃失志之证,有似痴呆,或如神祟,自言自笑,神情若失,行步若听,非大遂其志不能愈,故愈者甚少。)
治验一小儿因观神戏受惊,时时悲啼如醉,不食已九十日,危甚,令灸巨阙五十壮,即知人事,曰:适间心上有如火滚下,即好。服镇心丸而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