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验一人病疟月余,发热未退,一医与白虎汤,热愈甚。余日:公病脾气大虚,而服寒凉,恐伤脾胃。病人云:不服凉药,热何时得退。
余曰:《内经》云疟之始发,其寒也,烈火不能止;其热也,冰水不能遏。当是时,良工不能措其手,且扶元气,待其自衰,公元气大虚,服凉剂退火,吾恐热未去,而元气脱矣。因为之灸命关,才五七壮,胁中有气下降,三十壮全愈。
(久疟而用白虎,真所谓盲人说瞎话也。
缪仲醇一代名医,论多出此,窃所未解。予观《广笔记》,疑其所学,全无巴鼻,至于《本草经琉》,设立许多禁忌,令后人疑信相半,不敢轻用,为患匪细。)
胃疟《素问》论疟而无治法,《千金》虽传治法,试之无效,凡人暑月过啖冷物,轻则伤胃,重则伤脾。
若初起先寒后热,一日一发,乃胃疟也,易治。
或吐,或下,不过十日而愈。
扁鹊正法,服四神丹,甚者灸中脘穴三十壮愈。
(此证感浅病轻,人多忽略。雍正三年,秋冬之交,人皆病此,重剂温补,或可幸免,投药少差,立见冰脱。
用清解小柴胡者,皆不能起,宁绍之人,死者比比,以其溺用寒凉,虽一误再误,而终不悟也。)
邪祟
此证皆由元气虚弱,或下元虚惫,忧恐太过,损伤心气,致鬼邪乘虚而入,令人昏迷,与鬼交通。
当服睡圣散,灸巨阙穴二百壮,鬼气自灭,服姜附汤而愈。
(邪祟乌能着人,人自着之耳。
果立身正直,心地光明,不负君亲,无渐屋漏,鬼神钦敬不逞,何邪祟之敢乘哉,惟其阴幽偏颇,卑(忄枼)昏柔之辈,多能感此,有似邪祟之附着,究非邪祟也。
盖由人之藏气受伤而神魂失守。
故肝藏伤则意不宁,而白衣人来搏击,心藏伤则神不安,而黑衣人来毁伤,脾藏伤则意有不存,而青衣人来殴辱;肺藏伤则魄不守,而红衣人来凌轹(li),肾藏伤则志多犹疑,而黄衣人来斥辱(北海注:金木水火土生克致之)。
此皆神气受伤,以致妄有闻见,不觉其见乎四体,发乎语言,而若有邪祟所附也。正法惟有安其神魂,定其志魄,审其何藏之虚而补之,何藏之乘而制之可也。)
治验一妇人因心气不足,夜夜有少年人附着其体,诊六脉皆无病,余令灸上脘穴五十壮。至夜鬼来,离床五尺不能近,服姜附汤、镇心丹五日而愈。
一贵□□为鬼所着,百法不效。
有一法师书天医符奏帝亦不效。
余令服睡圣散三钱,灸巨阙穴五十壮,又灸石门穴三百壮,至二百壮,病人开眼如故,服姜附汤、镇心丹五日而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余曰:《内经》云疟之始发,其寒也,烈火不能止;其热也,冰水不能遏。当是时,良工不能措其手,且扶元气,待其自衰,公元气大虚,服凉剂退火,吾恐热未去,而元气脱矣。因为之灸命关,才五七壮,胁中有气下降,三十壮全愈。
(久疟而用白虎,真所谓盲人说瞎话也。
缪仲醇一代名医,论多出此,窃所未解。予观《广笔记》,疑其所学,全无巴鼻,至于《本草经琉》,设立许多禁忌,令后人疑信相半,不敢轻用,为患匪细。)
胃疟《素问》论疟而无治法,《千金》虽传治法,试之无效,凡人暑月过啖冷物,轻则伤胃,重则伤脾。
若初起先寒后热,一日一发,乃胃疟也,易治。
或吐,或下,不过十日而愈。
扁鹊正法,服四神丹,甚者灸中脘穴三十壮愈。
(此证感浅病轻,人多忽略。雍正三年,秋冬之交,人皆病此,重剂温补,或可幸免,投药少差,立见冰脱。
用清解小柴胡者,皆不能起,宁绍之人,死者比比,以其溺用寒凉,虽一误再误,而终不悟也。)
邪祟
此证皆由元气虚弱,或下元虚惫,忧恐太过,损伤心气,致鬼邪乘虚而入,令人昏迷,与鬼交通。
当服睡圣散,灸巨阙穴二百壮,鬼气自灭,服姜附汤而愈。
(邪祟乌能着人,人自着之耳。
果立身正直,心地光明,不负君亲,无渐屋漏,鬼神钦敬不逞,何邪祟之敢乘哉,惟其阴幽偏颇,卑(忄枼)昏柔之辈,多能感此,有似邪祟之附着,究非邪祟也。
盖由人之藏气受伤而神魂失守。
故肝藏伤则意不宁,而白衣人来搏击,心藏伤则神不安,而黑衣人来毁伤,脾藏伤则意有不存,而青衣人来殴辱;肺藏伤则魄不守,而红衣人来凌轹(li),肾藏伤则志多犹疑,而黄衣人来斥辱(北海注:金木水火土生克致之)。
此皆神气受伤,以致妄有闻见,不觉其见乎四体,发乎语言,而若有邪祟所附也。正法惟有安其神魂,定其志魄,审其何藏之虚而补之,何藏之乘而制之可也。)
治验一妇人因心气不足,夜夜有少年人附着其体,诊六脉皆无病,余令灸上脘穴五十壮。至夜鬼来,离床五尺不能近,服姜附汤、镇心丹五日而愈。
一贵□□为鬼所着,百法不效。
有一法师书天医符奏帝亦不效。
余令服睡圣散三钱,灸巨阙穴五十壮,又灸石门穴三百壮,至二百壮,病人开眼如故,服姜附汤、镇心丹五日而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