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患伤寒至六日,脉弦紧,身发黄,自汗,亦太阴证也。
先服金液丹,点命关穴。
病人不肯灸,伤寒唯太阴、少阴二证死人最速,若不早灸,虽服药无效。
不信,至九日泻血而死。
(不听良言,往往至此,及至证变而下血,俗医犹谓硫黄热迫,痛为排挤,反用寒凉,以下石,至死众口呶呶(náo),总咎热药之害,婆心遭谤,不一而足,然有天道,何恤人言。)
一人病伤寒至六日,微发黄,一医与茵陈汤。
次日,更深黄色,遍身如栀子,此太阴证误服凉药而致肝木侮脾。余为灸命关五十壮,服金液丹而愈。
(伤寒发黄,虽有阴阳之异,然脾家阴湿而为阴黄者多,不可不知。)
一人患伤寒,初起即厥逆,脉一息□□至,诸医以为必死,余曰:乃阴毒也,与姜附汤一盏,至半夜,汗出而愈。若以脉数为热,下凉药,必死无疑。
(俗医视此,必以为痧证,禁服官料药,专行焠刺,纵饮冷水,不致冰脱不已。)
肺伤寒肺伤寒一证,方书多不载,误人甚多,与少阴证同,但不出汗而愈,每发于正二腊月间,亦头疼,肢节痛,发热恶寒,咳嗽脉紧,与伤寒略同,但多咳嗽耳。
不宜汗,服姜附汤,三日而愈。
若素虚之人,邪气深入则昏睡谵语,足指冷,脉浮紧,乃死证也。
急灸关元三百壮,可生,不灸必死,服凉药亦死,盖非药可疗也。
(肺伤寒之证,今人多认为重伤风,非温平误事,即寒凉杀人。
予于此证略有分晓,然不免因人检点,苟遇知己用之无疑,应酬通治,不过姜甘桂辛而已。
设概用姜附,往往遭人谤毁。)
治验一人患肺伤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肢节疼,脉沉紧,服华盖散、黄芪建中汤,略解。
至五日,昏睡谵语,四肢微厥,乃肾气虚也。
灸关元百壮,服姜附汤,始汗出愈。
(此证与雍正六年自春徂夏时气大同,时俗皆禁服药,药则有误,不知非药误人,乃庸人不明此理,妄投凉药之误耳。
苟具只眼,焉得有误。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先服金液丹,点命关穴。
病人不肯灸,伤寒唯太阴、少阴二证死人最速,若不早灸,虽服药无效。
不信,至九日泻血而死。
(不听良言,往往至此,及至证变而下血,俗医犹谓硫黄热迫,痛为排挤,反用寒凉,以下石,至死众口呶呶(náo),总咎热药之害,婆心遭谤,不一而足,然有天道,何恤人言。)
一人病伤寒至六日,微发黄,一医与茵陈汤。
次日,更深黄色,遍身如栀子,此太阴证误服凉药而致肝木侮脾。余为灸命关五十壮,服金液丹而愈。
(伤寒发黄,虽有阴阳之异,然脾家阴湿而为阴黄者多,不可不知。)
一人患伤寒,初起即厥逆,脉一息□□至,诸医以为必死,余曰:乃阴毒也,与姜附汤一盏,至半夜,汗出而愈。若以脉数为热,下凉药,必死无疑。
(俗医视此,必以为痧证,禁服官料药,专行焠刺,纵饮冷水,不致冰脱不已。)
肺伤寒肺伤寒一证,方书多不载,误人甚多,与少阴证同,但不出汗而愈,每发于正二腊月间,亦头疼,肢节痛,发热恶寒,咳嗽脉紧,与伤寒略同,但多咳嗽耳。
不宜汗,服姜附汤,三日而愈。
若素虚之人,邪气深入则昏睡谵语,足指冷,脉浮紧,乃死证也。
急灸关元三百壮,可生,不灸必死,服凉药亦死,盖非药可疗也。
(肺伤寒之证,今人多认为重伤风,非温平误事,即寒凉杀人。
予于此证略有分晓,然不免因人检点,苟遇知己用之无疑,应酬通治,不过姜甘桂辛而已。
设概用姜附,往往遭人谤毁。)
治验一人患肺伤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肢节疼,脉沉紧,服华盖散、黄芪建中汤,略解。
至五日,昏睡谵语,四肢微厥,乃肾气虚也。
灸关元百壮,服姜附汤,始汗出愈。
(此证与雍正六年自春徂夏时气大同,时俗皆禁服药,药则有误,不知非药误人,乃庸人不明此理,妄投凉药之误耳。
苟具只眼,焉得有误。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