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亚军身体前倾,拿过纸笔来,“你详细说说你构架万物互联的要素。”
吴楚之戏谑的看了一眼自家便宜老丈人,总算是把这糟老头子给震住了。
他知道,萧亚军用见多识广都不足以形容。
毕竟是参知政事的智囊,其本身的认知放眼国内,都是最顶尖的存在。
能够震住他,完全是自己三生三世反复锤炼的结果。
“万物互联有四个最主要的要素,事物、人、数据、处理。”
萧亚军快速的用笔在纸上划出了四象限,而吴楚之则缓缓说着,“第一,事物,是指系统中参与通信的元素。
事物是一种能够收集信息并与系统其他元素共享信息的对象。在物联网中,事物可以是任何对象,从智能工具到建筑设备。
而在万物互联中,这一范围有所扩大:任何具有内置传感系统并连接到网络的元素都可以成为万物互联的一部分。
具体的来说,
第一代互联网大约有10亿台计算机联网;
第二代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大约有50亿个设备联网;
再到万物互联时代,保守估计将会有500亿个设备和人的联网,这是万物互联的构架主体。”
“智能手机?”萧亚军有些疑惑。
吴楚之将自己的诺基亚N-GAGE摸出来,如同以前忽悠楚天舒、龚明他们一般,再次忽悠了起来。
“……所以说,智能手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萧亚军懂了,当一个设备可以集成很多工作、社交、娱乐、生活功能的时候,它的本身就会改变生活的模样。
他毫不怀疑为什么是手机。
因为,尺寸。
太大,没有便携性。
太小,没有功能性。
手机,刚好合适。
“第二个重要的要素,是人。人在万物互联概念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没有人,就不会有连接桥,也没有智能连接。是人连接物联网,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并基于统计信息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人是M2M、P2M、P2P通信的中心,同时也可以自己建立联系。
人也是区分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最大指标,物联网是以物作为主体,而万物互联是以人作为主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联网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工具。”
萧亚军挥手打断了他,犹豫了半响,艰难的开了口“你所谓的‘人’……其实是一个群体吧。”
吴楚之表情凝重的点了点头,“是的。如果从万物互联的全功能来看,这个‘人’,不是所有人。”
萧亚军沉默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拿着笔记录着,“你继续说。”
吴楚之偷瞄着他的表情,面色如水,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他知道萧亚军纠结的点。
但他不是圣人,更不是上帝,技术的光芒永远无法照射到所有的角落。
老人、弱势群体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的难以适从,这不是他一个企业家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是参知政事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他,也不应该是他,更不能是他。
“第三是数据,不出十五年,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每秒将接收多达1.7MB的数据。
随着可用数据量的增长,信息的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
但数据的管理至关重要,稍有分析不适当,数据将失去用处。数据是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数据,吴楚之没有细讲,没发展到那一步,讲了也是白讲。
大数据的概念,提出的很早,1980年,漂亮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最早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了大数据(BigData)的概念,并将其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但是,大数据的真正运用,却是在2010年之后。
“第四个要素是处理,在万物互联中,流程是将所有其他元素,人、物、数据归整到一个智能、可行的系统一起工作的方式。
当所有元素通过有线或无线正确互连后,每个元素都会接收所需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下一个接收器。”
吴楚之的话音刚落,萧亚军便停下了笔,在纸上一处画了一个圈,而后疑惑的看着他,“系统?”
吴楚之点了点头,“没错,一切都必须依赖一个系统。”
“用Windows还是Linux?不对,你还要打通手机,以及其他设备……塞班?”
萧亚军虽然是学经济学的,但是作为燕大方正系的掌舵人,对计算机IT领域并不陌生,相反,非常的精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吴楚之戏谑的看了一眼自家便宜老丈人,总算是把这糟老头子给震住了。
他知道,萧亚军用见多识广都不足以形容。
毕竟是参知政事的智囊,其本身的认知放眼国内,都是最顶尖的存在。
能够震住他,完全是自己三生三世反复锤炼的结果。
“万物互联有四个最主要的要素,事物、人、数据、处理。”
萧亚军快速的用笔在纸上划出了四象限,而吴楚之则缓缓说着,“第一,事物,是指系统中参与通信的元素。
事物是一种能够收集信息并与系统其他元素共享信息的对象。在物联网中,事物可以是任何对象,从智能工具到建筑设备。
而在万物互联中,这一范围有所扩大:任何具有内置传感系统并连接到网络的元素都可以成为万物互联的一部分。
具体的来说,
第一代互联网大约有10亿台计算机联网;
第二代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大约有50亿个设备联网;
再到万物互联时代,保守估计将会有500亿个设备和人的联网,这是万物互联的构架主体。”
“智能手机?”萧亚军有些疑惑。
吴楚之将自己的诺基亚N-GAGE摸出来,如同以前忽悠楚天舒、龚明他们一般,再次忽悠了起来。
“……所以说,智能手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萧亚军懂了,当一个设备可以集成很多工作、社交、娱乐、生活功能的时候,它的本身就会改变生活的模样。
他毫不怀疑为什么是手机。
因为,尺寸。
太大,没有便携性。
太小,没有功能性。
手机,刚好合适。
“第二个重要的要素,是人。人在万物互联概念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没有人,就不会有连接桥,也没有智能连接。是人连接物联网,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并基于统计信息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人是M2M、P2M、P2P通信的中心,同时也可以自己建立联系。
人也是区分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最大指标,物联网是以物作为主体,而万物互联是以人作为主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联网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工具。”
萧亚军挥手打断了他,犹豫了半响,艰难的开了口“你所谓的‘人’……其实是一个群体吧。”
吴楚之表情凝重的点了点头,“是的。如果从万物互联的全功能来看,这个‘人’,不是所有人。”
萧亚军沉默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拿着笔记录着,“你继续说。”
吴楚之偷瞄着他的表情,面色如水,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他知道萧亚军纠结的点。
但他不是圣人,更不是上帝,技术的光芒永远无法照射到所有的角落。
老人、弱势群体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的难以适从,这不是他一个企业家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是参知政事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他,也不应该是他,更不能是他。
“第三是数据,不出十五年,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每秒将接收多达1.7MB的数据。
随着可用数据量的增长,信息的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
但数据的管理至关重要,稍有分析不适当,数据将失去用处。数据是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数据,吴楚之没有细讲,没发展到那一步,讲了也是白讲。
大数据的概念,提出的很早,1980年,漂亮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最早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了大数据(BigData)的概念,并将其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但是,大数据的真正运用,却是在2010年之后。
“第四个要素是处理,在万物互联中,流程是将所有其他元素,人、物、数据归整到一个智能、可行的系统一起工作的方式。
当所有元素通过有线或无线正确互连后,每个元素都会接收所需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下一个接收器。”
吴楚之的话音刚落,萧亚军便停下了笔,在纸上一处画了一个圈,而后疑惑的看着他,“系统?”
吴楚之点了点头,“没错,一切都必须依赖一个系统。”
“用Windows还是Linux?不对,你还要打通手机,以及其他设备……塞班?”
萧亚军虽然是学经济学的,但是作为燕大方正系的掌舵人,对计算机IT领域并不陌生,相反,非常的精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