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谁说我们只有八百人

加入书签


听了李隆基的话,谷雨面色澹然,心中鄙视。

    要不是为了恢复大唐荣耀,我现在就想撕烂你李隆基的嘴!

    你这个李世民的重孙子,丢尽了祖宗的脸面,好意思提渭水之盟?

    当年李世民面对颉利可汗的大军,人家就没输!

    人家当初已经安排尉迟恭击败其偏师,又命李靖率军准备断其后路,然后还亲率六骑到渭河边,隔河怒斥颉利可汗。

    真要打仗,当然能把突厥大军歼灭,只是人家李世民不想让关中百姓遭此荼毒而已。

    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谁愿意放进来损失大唐子民啊!

    你这个太宗皇帝的重孙子,不但怂,还给自己找了一个这么好听的借口,真不要脸!

    就你知道人间真相?

    就别人太年轻?

    不过,谷雨虽然鄙视加怒气,但是脸上依旧古井不波。

    他也知道李隆基为何这么说。

    毕竟他已经七十岁了,掌权四十年,奢侈享受太久了,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英明神武,而且长安城确实没有多少兵了。

    也没有人觉得能守住城,能击退叛军。

    连李俶都做好了逃亡路上重整河山的计划。

    但谷雨还是向前走了半步,躬身拜道:“皇爷爷,若能给臣八百精骑,臣能为陛下保长安无恙,若无兵可用,臣府中八十护卫,也愿为长安拔刀一战。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义之所在,臣岂能不战?

    字字如铁,落在含元殿上溅起一片暗流汹涌。

    朝堂之上不是没有热血之人,只是他们平时被杨国忠死死压制,有的话说不出口。

    可是今天建宁王这么说,不少人面面相觑之余,终于有人出列附和了。

    “陛下,长安乃是大唐都城,决不可拱手相让啊!”

    “是啊,陛下,大唐两京,已经失去了东都,若是长安不战而失,天下臣民该如何想啊?”

    “臣附议!”

    “臣附议!”

    文武百官当中,倒是有二三十人出列附和。

    李俶热血沸腾,忍不住想出列附和,但李亨拉了他一把。

    他向李俶使了一个眼色,后者顺着眼神看去,发现御座上的李隆基,脸上的笑容已经不见了。

    糟糕!

    倓儿这是惹皇爷爷生气了。

    怎么办?

    必须救他!

    他正要出列,杨国忠却抢先一步发话了:“陛下,臣以为建宁王年少英武,信心十足,诚信可嘉。是战是守是走,皆是为大唐江山出力,臣以为不妨一试。”

    李亨和李俶同时脸色大变。

    这是把俶儿往死路上逼迫啊?

    虽说俶儿的注意,就是以小股军队做疑兵,迟滞叛军进攻,但是杨国忠的意思,就是想让他去死。

    这个老阴贼!

    该杀!

    李俶轻轻甩开李亨拽他的手,正要出列,李隆基发话了:“好!好!好!不愧是英武果决的建宁王!朕的皇孙长大了,谈天下大义如此掷地有声,朕岂能不成全?封建宁郡王为东讨元帅,节制诸郡,着令选八百精骑,出城讨贼!”

    李亨如坠冰窟。

    别看李隆基说的花团锦簇,还封个东讨元帅,到时候李倓一死,谁管他什么官职

    最后李隆基再因为事不可为退走了,临行前为英雄孙儿大哭一场,放在青史里也未必不会成就个什么帝国垂暮时分的美谈佳话。

    可你真想保住李倓,又何必让他出城?

    李亨心思明白,可是心中胆怯,不敢出列。

    可是李俶忍不住了,他阔步出列,大声道:“皇……”

    哪知道谷雨的声音比他更快更响:“臣,谢过陛下!”

    李俶面色一变。

    不可置信的看向谷雨:“倓儿,你……”

    谷雨抬头,正对上李亨生无可恋、李俶震惊无比的目光,他笑了笑。没说话。

    等下了朝,李亨和李俶一起拦住了他。

    “倓儿,不是说好只是迟滞叛军,你当真不要命了”

    谷雨道:‘父王,王兄,所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目标定的高一点,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实现目标。父王,大哥,事不宜迟,我要去点兵了。’

    说罢转身离开。

    ……

    高适已经五十三岁了,他年轻的时候,身处开元盛世,曾和李白一起相约做大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