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资源整合

加入书签


稍存良知的大宋大臣们,终于达成共识,由三司的盐铁副使王辅担任大宋经济协调主任。

   折彦质等人从皇城(宫城)离开后,并没有解散,不约而同到了海汉酒楼。

   众人围着折彦质和蔡迢坐下,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折彦质,曹晟说道:

   “折兄,你既已成竹在胸,就说出来吧!”

   “是的,早点动手就是先发优势。”高尧辅最近在学市场营销,新名词一串一串往外冒。

   “各位有没有发现,最近汴河、蔡河的拥堵更胜于从前?”折彦质以提问展开话题。

   “汴河、五丈河、蔡河承担着百万东京人柴米肉食供给,还有五行八作之器用,天天堵也才正常。”曹晟觉得这就是废话。

   “某曾派家人(仆人)跟踪调查各类货船,从黄河入汴处开始到东水门截止,行程九十五里,用时八到十天,而去年同期最堵时也不过三天,各位,这意味着什么?”折彦质问道。

   “这意味着更堵了!多简单啊!”曹晟就是个棒槌,众人看着这傻货,目光可怜。

   “不会说话,大头朝下。”高尧辅鄙夷道。

   “这意味着商机!”蔡迢激动了,“若能加速货船经过汴河东京段的速度,那就是大生意。”

   “蔡驸马所言极是!”折彦质赞道,“家人调查所得,汴河连通通济渠,最是拥堵,受限于桥梁与河面,最大货船可载货200石(斤左右),最小货船可载10几石,虾舟不计。运力不强,效率不高。”

   “若能高速高效解决汴河物流之困,会是多大的生意?”折彦质诱惑道。

   “嗻,与东京城百万人休戚相关,肯定小不了。”

   “自海汉商品出厂以来,船运更加费时费力,物价更是腾贵。”

   “船行如此缓慢,东京城颇受其害,船只拥堵,人员滞留,便溺遗于河道,污秽之气弥漫,东京不复往昔之美。”

   “是啊,海汉人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东京长此以往,必将为人所弃。”

   “折兄,如何操作,你直说吧!我等听你的!”

   “在东水门外,以东五里到十里建码头,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园,建议朝廷对入城大型货船科以重税,缓减城内水运拥堵与河流污染。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建集装箱货柜厂,加速物流装卸效率。从三大工业区提货,直接装入集装箱,用马拉货车经收费马路直达码头,装船不用卸货,效率提升数倍。”

   折彦质拿出纸笔,在纸上画出东京城平面图,指出,阐述此举三利:

   有利于东京城市避免污染;有利于解决东京城内水运拥堵;有利于降低物价,物流效率提升,运价自然下降。

   而码头、批发市场及物流园盈利项目有三:

   1.码头泊位按时按船吃水收费。

   2.批发门市可售可租。

   3.物流园仓库可租可售。

   除此之外为批发市场和物流园提供管理服务,可长期收费。

   折彦质在纸上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更有甚者,华夏航运可以承接一站式水陆联运服务,从骆阳、中州、东京三大工业区用集装箱货柜装货,经收费马路运至东水门码头,直接装船沿通济渠联通淮河、长江,溯江而上可达长江流域各地。

   经湘江走灵渠可通漓江、西江到达岭南。

   走宁波可出海到泉州、广州。

   “干了!”曹晟兴奋起来,大行大叫道。

   “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啊!折主任真是好学问啊!”赵构对折彦质的学问表示置疑,大宋就没有这样的学问,只是折家有个海汉好女婿。

   咱赵家有三个准海汉女婿了,还没见面不好请教,届时,孰强孰弱,再分高低。

   “康王殿下谬奖了,都是小唐来信说的。”折彦质一点也不脸红,直呈其事。

   “哎呀,这海汉人的学问真是厉害,环环相扣啊。”曹晟在咋闹,众人在沉思。

   “折兄,就以华夏航运投资可否?”高尧辅问道。

   “是的,就以华夏航运投资,华夏航运以后将是集仓储物流、码头市场、水运海运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折彦质想起小唐为他们策划的企业,自豪地说。

   “何以要在东水门外五到十里建码头?”潘裕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