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办学经费充裕,师资配备整齐,教学设备好,学生素质高,所以省立宜昌小学的学生成绩一直在鄂西首屈一指。当时省立四中(即省立宜昌中学)每期招收的新生,大部分都是省立宜昌小学的毕业生,于是包括鄂西北的南漳、保康,以及鄂西南的恩施一带的学生,均有慕名前来入学的,到1938年,省立宜昌小学规模已达16个班,加上幼稚园两个班,学生总数突破800人。
可是从1938年开始,由于日本飞机对宜昌进行疯狂轰炸,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不得已,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分散到农村继续办校的办法,1939年2月,省立宜昌小学搬到黄牛岩上的高家冲高家祠堂正式开学。由于新校址临近当时**防御重点“三茅两坪”,同样经常遭遇日机轰炸,学校不得不在1940年再次搬迁到当时的三斗坪头顶石村继续办校,1945年日本投降、宜昌光复后,这所学校与另外两所省立区小都移交给了当地的县立小学,而省立宜昌小学至此不复存在。
抄录一下那个北大毕业、第二任校长的王福绪为省立宜昌小学编写的校歌以资纪念那所宜昌曾经最好的小学:“省立一小,省立一小,前临大江后南湖,校址真个好。喂!兄弟姊妹们,赶快齐努力,把三民主义学个明了,把五育基础筑个坚牢。现在不过是培养一些嫩芽,好待他年抽出那百尺的长条。”
顺便解释一下,当时的“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是蔡元培1921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的。1999年,后来的教育部提出新的五育是:德智体美劳;而现在的五育是指:语文教育、哲学教育、躯体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可是从1938年开始,由于日本飞机对宜昌进行疯狂轰炸,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不得已,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分散到农村继续办校的办法,1939年2月,省立宜昌小学搬到黄牛岩上的高家冲高家祠堂正式开学。由于新校址临近当时**防御重点“三茅两坪”,同样经常遭遇日机轰炸,学校不得不在1940年再次搬迁到当时的三斗坪头顶石村继续办校,1945年日本投降、宜昌光复后,这所学校与另外两所省立区小都移交给了当地的县立小学,而省立宜昌小学至此不复存在。
抄录一下那个北大毕业、第二任校长的王福绪为省立宜昌小学编写的校歌以资纪念那所宜昌曾经最好的小学:“省立一小,省立一小,前临大江后南湖,校址真个好。喂!兄弟姊妹们,赶快齐努力,把三民主义学个明了,把五育基础筑个坚牢。现在不过是培养一些嫩芽,好待他年抽出那百尺的长条。”
顺便解释一下,当时的“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是蔡元培1921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的。1999年,后来的教育部提出新的五育是:德智体美劳;而现在的五育是指:语文教育、哲学教育、躯体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