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晋知道自己现在住的院子原是他生母曾住过的,位于沈府东北角,名为小北院,说是个院子,其实只有一间正房并左右各两间厢房。
沈晋自然是住了正房,正经伺候他的下人只有三个,一个从小喂养他的乳母,一个小厮以及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乳母和丫鬟平时就住在左边厢房里,便于贴身伺候。那个小厮则是家生子,是沈陈氏从青阳县带来的,不便住在院里,与沈家其他下人一同住在沈府最后面的下人房里。
沈晋五岁时才从正院偏房搬到这个小院子里,这里的条件自是跟正院完全无法相比,因是背阴,很少能看到太阳。乳母岁数不小,常在他耳边念叨,这院子待着太不舒服。不过沈晋并不在乎自己住在哪里,每日能少挨些打骂,多些吃食已经占据他所有心神了。况且和主母分院而住,比之前倒是还好一些。
他不知道别家府里的庶子是如何过活的,只是在沈府,日子实在是不够好过。
沈陈氏太难讨好,沈晋曾试过向沈父告状激烈反抗,也试过向主母讨好等各种法子,却无一有用,这样做只会招致更深的厌恶和粗暴的对待,沈陈氏看他的眼神仍然像是在冰水里浸过一般。
沈晋说是府里的三公子,但是家里从上到下,都没有将他当做主子看待。
于是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学会了默默忍痛挨饿,面上却不露痕迹,一言不发,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好像这样做,才能努力存活下去。从五岁开蒙时起,沈晋又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藏拙,才能偶然喘口气。
比如从王府回来后,沈晋明明额上有上过药的痕迹,却无一人过问。
沈晋盯着自己院里那从青石板夹缝里长出的一丛野草,觉得自己与它何其相似。一样柔弱而坚韧,也许永远也长不成正院那棵高大的梧桐树模样,但是至少还在努力朝着阳光雨露,活下去。
沈夫人收下王府的东西后没有第一时间让人送去小北院,而是安排下人去请沈老爷回府,还吩咐道,“如果老爷回府,尽快请来正院。”
这是正事,当然是要老爷才能拿主意。做了这些年的官太太,沈夫人自然也是长进不少。
府里的大公子沈越和二小姐沈琦都已有十岁,前两年正是因为她带着沈越赴宴,通过儿女事交好光禄寺少卿,得知光禄寺的左寺丞因病死在任上了,正好有个空缺,送了诸多礼打通关节,加上老爷确实是有些才能,这才让老爷从国子监主簿升迁到光禄寺寺丞的位置上。虽然光禄寺并不如国子监那般听起来清贵,但毕竟是连跳两级,自家老爷也再不是末等品级的芝麻小官了。
沈夫人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出钱送礼等方面都做得不错,毕竟商人之家养出来的女子,确实比其他大家闺秀来得圆滑世故。因此,即使沈夫人自婚前生的两个孩子后再无所出,沈寺丞也不曾正式往后院纳过人,只给两个丫鬟开了脸做通房。
这许多年,沈夫人也想通了,出嫁从夫是天理,那些怨怼和过往,不过徒增烦忧,只要老爷好,那么沈家好,她和两个孩子自然就好了。如此说来,老爷还是得有些心计沟壑,在仕途上走得更顺才是正道。
沈夫人用这番道理劝服了自己。其中,更有沈晋之功。想沈越在这个年纪时,已显出十分的聪颖知事,开蒙后在学业上更是游刃有余,沈博文常常夸沈越大才肖似他幼时,如今不过十岁,前段时间太史院启蒙堂里的考校,更是得了好名次,引来夫子夸赞。如此想来,与沈晋这般木讷不知事,形成鲜明对比。想来在会生儿子这方面,自己还是胜过了那个大家闺秀的李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