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都是渴盼着一朝能得入二门之一,以求上位的。
而且,比起对家世出身要求更严格的右延明门来说,多少更注重才行品学,文治武功的左延明门,是士子们更好的出路。
可惜的是,虽然左延明门的关陇一系,也多少算是开明了,可到底因着关陇一系多为魏晋皇族之后,又或是军贵公族之身,所以还是对出身背景要求甚高。
所以自李唐创朝以来,能够出入这左延明门阁楼的平民出身的士子新员,实在是少之又少。
屈指算来,不过五六人也罢了。
是以今日狄仁杰得入左延明门阁楼时,却明显感觉到,身后传来的,除去艳羡之外,便是非议之声:
“这小子,不过是并州狄氏的出身罢?
好似在那氏族谱上,却也排不得前五十呢!”
“算起来也的确是大家,可到底不是高门贵第呢!”
“可不是?不过也无法,谁叫人家会拍太尉公的马屁呢!
否则只怕这左延明门的门槛在哪儿,他也不知道呢!”
“别说了,人家看过来了。”
“看就看,怎么,敢做,还不敢认么?”
狄仁杰听着这些话儿,只是淡淡一笑,倒是身边的小侍童心中不满,转头要斥责一番,却被他拦住:
“由他们去,说几句话,也不至于掉上一层皮。”
“公子就是太好性儿,才会被他们这般欺负!
凭什么说咱们并州狄氏不是高门贵第?论起来,咱们可也是大家呢!”
狄仁杰却正色道:
“阿元。(小侍童之名。唐时但凡能入太极殿议政的官员,按规定都可以带侍从入殿。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已。
不过至少都是两个,以达传话跑腿儿的用处。
像狄仁杰这样的青年官员,虽然品微位低,但好歹也是大理寺的正式官员,所以带一个侍童入殿算是比较少的。)”
小侍童阿元闻得主人这等严肃的轻唤,不由撅撅嘴,不再多言,可心里总是愤愤,于是便道:
“公子,不是阿元说,就是因为公子太过俭善,所以才被他们瞧不起……
你看看那些连正殿都入不得,只能立在前堂廊庑里听话儿的小官末员们,还要带上五六个小侍入内城(皇城)来摆排场呢!
(这里解释一下。在唐时上早朝,因为官员很多,能入太极殿议事的也很多。
但是那些从六品以下的官员,按照规例是不能入正殿议事的,只能站在从太极殿里排出来的长长的大臣队伍的后面,立在太极殿前的廊庑里。
这个廊庑就叫前堂。
而但凡这些官员多数都是按照官制,负责一些实际性的制定的工作官员。所以他们办事,是要听上面的话儿。
这里也就是阿元说的‘立在前堂廊庑里听话儿的小官末员们’的来历了。
至于狄仁杰,虽然当时他比起长孙无忌等正四品上至正二品的大员们起来,的确不算高位。可大理寺官制在唐初最低都是从五品下。
加之当时史书中也的确记载长孙无忌对他多番提拔,所以我大胆断定他是能够立在正殿里议事的官员之一)
公子,咱们家里可是比他们还要富贵些,长孙太尉也是极器重的呢!
为何公子总是这般俭朴?”
狄仁杰却淡淡一笑道:
“你既然说得这长孙太尉,那我问你,长孙太尉也好,禇大人也罢……几位首辅大人们上殿之时,左右跟着都有多少人?”
阿元一怔,却想了想道:
“这般说起来,好似当真太尉大人每次上朝上殿,左右都只有自己几个儿子跟着,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小侍……
就连禇大人呀裴大人呀……都是这样……
三师诸位更不必说……
可太尉大人是太尉大人呀!
跟着几个侍从都无所谓罢?
哪怕一个侍从都不跟,他独自一人前行,那也都是大唐首辅之重臣的样子!
何必显摆?”
狄仁杰左右看看,这才豪爽一笑道:
“对啊!
你都说了,越是真正的高位者,越不必去考虑这些须小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而且,比起对家世出身要求更严格的右延明门来说,多少更注重才行品学,文治武功的左延明门,是士子们更好的出路。
可惜的是,虽然左延明门的关陇一系,也多少算是开明了,可到底因着关陇一系多为魏晋皇族之后,又或是军贵公族之身,所以还是对出身背景要求甚高。
所以自李唐创朝以来,能够出入这左延明门阁楼的平民出身的士子新员,实在是少之又少。
屈指算来,不过五六人也罢了。
是以今日狄仁杰得入左延明门阁楼时,却明显感觉到,身后传来的,除去艳羡之外,便是非议之声:
“这小子,不过是并州狄氏的出身罢?
好似在那氏族谱上,却也排不得前五十呢!”
“算起来也的确是大家,可到底不是高门贵第呢!”
“可不是?不过也无法,谁叫人家会拍太尉公的马屁呢!
否则只怕这左延明门的门槛在哪儿,他也不知道呢!”
“别说了,人家看过来了。”
“看就看,怎么,敢做,还不敢认么?”
狄仁杰听着这些话儿,只是淡淡一笑,倒是身边的小侍童心中不满,转头要斥责一番,却被他拦住:
“由他们去,说几句话,也不至于掉上一层皮。”
“公子就是太好性儿,才会被他们这般欺负!
凭什么说咱们并州狄氏不是高门贵第?论起来,咱们可也是大家呢!”
狄仁杰却正色道:
“阿元。(小侍童之名。唐时但凡能入太极殿议政的官员,按规定都可以带侍从入殿。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已。
不过至少都是两个,以达传话跑腿儿的用处。
像狄仁杰这样的青年官员,虽然品微位低,但好歹也是大理寺的正式官员,所以带一个侍童入殿算是比较少的。)”
小侍童阿元闻得主人这等严肃的轻唤,不由撅撅嘴,不再多言,可心里总是愤愤,于是便道:
“公子,不是阿元说,就是因为公子太过俭善,所以才被他们瞧不起……
你看看那些连正殿都入不得,只能立在前堂廊庑里听话儿的小官末员们,还要带上五六个小侍入内城(皇城)来摆排场呢!
(这里解释一下。在唐时上早朝,因为官员很多,能入太极殿议事的也很多。
但是那些从六品以下的官员,按照规例是不能入正殿议事的,只能站在从太极殿里排出来的长长的大臣队伍的后面,立在太极殿前的廊庑里。
这个廊庑就叫前堂。
而但凡这些官员多数都是按照官制,负责一些实际性的制定的工作官员。所以他们办事,是要听上面的话儿。
这里也就是阿元说的‘立在前堂廊庑里听话儿的小官末员们’的来历了。
至于狄仁杰,虽然当时他比起长孙无忌等正四品上至正二品的大员们起来,的确不算高位。可大理寺官制在唐初最低都是从五品下。
加之当时史书中也的确记载长孙无忌对他多番提拔,所以我大胆断定他是能够立在正殿里议事的官员之一)
公子,咱们家里可是比他们还要富贵些,长孙太尉也是极器重的呢!
为何公子总是这般俭朴?”
狄仁杰却淡淡一笑道:
“你既然说得这长孙太尉,那我问你,长孙太尉也好,禇大人也罢……几位首辅大人们上殿之时,左右跟着都有多少人?”
阿元一怔,却想了想道:
“这般说起来,好似当真太尉大人每次上朝上殿,左右都只有自己几个儿子跟着,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小侍……
就连禇大人呀裴大人呀……都是这样……
三师诸位更不必说……
可太尉大人是太尉大人呀!
跟着几个侍从都无所谓罢?
哪怕一个侍从都不跟,他独自一人前行,那也都是大唐首辅之重臣的样子!
何必显摆?”
狄仁杰左右看看,这才豪爽一笑道:
“对啊!
你都说了,越是真正的高位者,越不必去考虑这些须小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