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这个星球就不可能成球形了。当然这是密度约地球密度的星球称为圆球型的条件,如果密度很小或者表面为流体的星球,形成球形的体积就可以更小了。科学家们把天体能够成为圆球形的条件表述为: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
太阳系的球形星球有多少?
在太阳系,体积半径大于700公里的星球有约40多颗,它们是:
恒星太阳,半径为69.6km,质量为1.989*10^30kg,占据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八大行星,从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半径和质量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相关资料查看。
矮行星已确定和候选的有7颗,为冥王星、卡戎星、阋神星、谷神星、鸟神星、妊神星、共工星等,其中的卡戎星、谷神星、妊神星半径没有达到700km,因此未成为很好球形,妊神星是一个橄榄状(上图)。
半径大于700km的卫星有11颗,从大到小分别为:木卫三、土卫六、木卫四、木卫一、月球、木卫二、海卫一、天卫三、土卫五、天卫四、土卫八,最大的木卫三半径为2631km,最小的土卫八半径为735km。
当然有一些冰质天体很小,只有150km左右的直径,也呈现圆球状,这是因为这些星球表面是由水、甲烷等流体形成的冰组成,这样的卫星还有9颗。
还有一些已经发现的冰质天体,有的也接近球形,因为还在发现和观察中,就不一一介绍了。
星球形成的过程
宇宙中的星球主要集中在行星系。行星系是指以恒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包括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星际尘埃等,这些天体都是在主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着主恒星运动,如太阳系就是这样。
实际上,行星以下各种天体都是恒星的附属结构,是在恒星形成过程中,在行星盘中的一些小颗粒凝聚而成,凝聚这些小颗粒的力就是引力。
恒星形成的母体是星云,也叫分子云或星际尘埃,其成分主要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氢和氦,还含有约1%的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比例大小与这坨分子云的来源不同。宇宙大爆炸初期最早形成的分子云除了氢和氦,只有极少的锂,没有其他重元素,是由于恒星核聚变和超新星爆炸,才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重元素。
我们太阳系就是超新星爆炸后的星云形成的,而且很可能还是爆炸了若干次的星云生成。正因为如此,太阳组成成分才有1%左右的重元素,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重元素占比重就更大。
星云颗粒相互之间引力虽然极小,但也还是会慢慢相互吸引靠拢,如果遇到超新星大爆发引力波等扰动,这种凝聚就会加快。随着聚集得越来越紧密,渐渐就会成为团状球状,相互之间的引力就会越来越强。
由于收缩不平衡,这个星云团就会渐渐旋转起来,旋转的离心力会在赤道面形成一个星云盘,或叫尘埃盘。这个星云盘就叫行星盘,未来的行星和这个系统中的所有小天体都在这个盘中形成并运行。
核心部分的星云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得越来越快,最后形成坍缩态势,核心部分巨大的压力和温度将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剥离,核与核之间发生剧烈的碰撞和融合,由此核聚变发生了。核聚变巨大的辐射压抵消了星云向内收缩的压力,渐渐取得一个平衡,并不断向外部释放辐射出能量,一颗恒星就诞生了,并进入了主序星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太阳系的球形星球有多少?
在太阳系,体积半径大于700公里的星球有约40多颗,它们是:
恒星太阳,半径为69.6km,质量为1.989*10^30kg,占据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八大行星,从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半径和质量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相关资料查看。
矮行星已确定和候选的有7颗,为冥王星、卡戎星、阋神星、谷神星、鸟神星、妊神星、共工星等,其中的卡戎星、谷神星、妊神星半径没有达到700km,因此未成为很好球形,妊神星是一个橄榄状(上图)。
半径大于700km的卫星有11颗,从大到小分别为:木卫三、土卫六、木卫四、木卫一、月球、木卫二、海卫一、天卫三、土卫五、天卫四、土卫八,最大的木卫三半径为2631km,最小的土卫八半径为735km。
当然有一些冰质天体很小,只有150km左右的直径,也呈现圆球状,这是因为这些星球表面是由水、甲烷等流体形成的冰组成,这样的卫星还有9颗。
还有一些已经发现的冰质天体,有的也接近球形,因为还在发现和观察中,就不一一介绍了。
星球形成的过程
宇宙中的星球主要集中在行星系。行星系是指以恒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包括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星际尘埃等,这些天体都是在主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着主恒星运动,如太阳系就是这样。
实际上,行星以下各种天体都是恒星的附属结构,是在恒星形成过程中,在行星盘中的一些小颗粒凝聚而成,凝聚这些小颗粒的力就是引力。
恒星形成的母体是星云,也叫分子云或星际尘埃,其成分主要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氢和氦,还含有约1%的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比例大小与这坨分子云的来源不同。宇宙大爆炸初期最早形成的分子云除了氢和氦,只有极少的锂,没有其他重元素,是由于恒星核聚变和超新星爆炸,才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重元素。
我们太阳系就是超新星爆炸后的星云形成的,而且很可能还是爆炸了若干次的星云生成。正因为如此,太阳组成成分才有1%左右的重元素,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重元素占比重就更大。
星云颗粒相互之间引力虽然极小,但也还是会慢慢相互吸引靠拢,如果遇到超新星大爆发引力波等扰动,这种凝聚就会加快。随着聚集得越来越紧密,渐渐就会成为团状球状,相互之间的引力就会越来越强。
由于收缩不平衡,这个星云团就会渐渐旋转起来,旋转的离心力会在赤道面形成一个星云盘,或叫尘埃盘。这个星云盘就叫行星盘,未来的行星和这个系统中的所有小天体都在这个盘中形成并运行。
核心部分的星云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得越来越快,最后形成坍缩态势,核心部分巨大的压力和温度将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剥离,核与核之间发生剧烈的碰撞和融合,由此核聚变发生了。核聚变巨大的辐射压抵消了星云向内收缩的压力,渐渐取得一个平衡,并不断向外部释放辐射出能量,一颗恒星就诞生了,并进入了主序星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