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刘家语主编了一个叫做《火线下》的文艺小报,有时油印,有时石印。他在这个小报上,每期都发表一篇小说或评论之类的文章,由此也奠定了他这个支部书记在党员和广大师生中的威信。教师方面,国文教师李琴吾(党员)办了个名为《教师之友》的小报。
在刘家语书记的领导下,我党在这个学校的队伍不断壮大,在从各种进步活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到一九三四年秋,文登乡师已有党员三十多人,王一平、刘其人等同志都在这里入党的。其中,这里的许多人后来成为在当地坚持革命斗争的骨干。
于云亭早于一九三二年二月,已受山东省教育厅委派,任文登乡师筹建处主任,接受了当地党组织的领导,并逐渐使乡师成为党在胶东游动的重要基地,有时直接领导了周边各县党的工作,因而第七乡师又有了“红七师”的美名。
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正当文登乡师党的工作红红火火开展的时候,出了问题。
这天,文登乡师的王小平,放学后回家的路上,恍惚间觉得自己迷失了道路,又似乎听到同学玲珑在学校门口喊叫她。
“不行!一定要闹个水落石出,不然的话,把人急也急死啦!”她一边想着,一边抬头看太阳快下山,急忙收拾了一下,想直到邻村看个究竟。这当儿,学校传达室来电话说有人找她。她估计是铃珑送消息来了,慌忙外出,快到村口,和从门房出来的张童华撞了个满怀。
“怎么回事?”她出乎意外的。
“你怎么啦?”刚到这里王小平就出来,张童华很兴奋。
“呵!……”
“怎么?”张童华感到劲头不对,他神经质地,“你有什么事?”
“没什么,我想到外边背古文。”
“我跟你一起背好吗?我的古文也不太好。”
王小平不愿把刘家语又外出发展党员的事让他知道,含糊着答应了一句。张童华看出她心中有事,也不便直问,赖着脸跟着,二人在不同心情下,都懒得开口,默默无言地走进小镇。
来到了小镇子里,王小平沉不住气了,她说:“张童华同学!有什么问题你就谈谈吧。”
张童华听懂她的意思,认为是她背着他去谈什么党内的秘密问题,心里很不高兴,想发几句牢骚,又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压住心头的火气,跟她走到镇中间,王小平停住了脚步,向一条小巷子发着呆。
“这个地方好冷呀!”他自言自语又好似试探地问她。
“再冷也比镇外暖和。”
“那边的小饭铺,热气腾腾的,真是个好地方!咱们去吃点东西好不好?”
“我不饿,你要是饿了就自己去吃好了。”
“是不是嫌我从前对你不好?可你不该随便和别人太近了呀!”
“我只是为我自己能快点上进,早日赶上你这个党员,才积极地向党团组织靠近的。”
“你说的是那个小刘书记的呀,他太估低人啦。我现在也不例外地发展了几党员,可他们总是对我不放心,就他们那三条半腿又能有多大的能力?”
“家语同学的思想水平、领导能力都很强。我们应该好好跟他学习,服从他的领导。”
“他能力强我信,可是,对敌斗争是大事,不比上街买二斤萝卜那么容易。”
“这……”
张童华见王小平这不出来,就调皮地说:“十月晾秋,有什么好晾的,只有猪八戒才为了挨冻才晾这个傻瓜的秋!”
王小平听他话中有刺,没作声。
“我可没这么个耐心,再站一会就晾干啦!”
“你要怕冷,就请先走吧!”
“我早看出你是要撵我,好!我不碍你的眼。”张童华气汹汹地离开镇中心大道边的小桥,朝一边街道走去,他心里满指望王小平把他呼唤回来,走了十多步回头一看,王小平早已向北方去了。
张童华想:“我绕北面回去,你在桥上,我在小河边,看你理我不理我。”于是他反转身快跑而去,估计她在前面准能看到他,故意板着脸低头蹲在小河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