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国 第二十六章 姻缘-第6/9页

加入书签
    说回黄寻的封赏上来,薛莹回到建业将罗厉的首级奉送给孙权,孙权马上命祭官举行典礼,告谒太庙。如此一来士徽叛乱完全平定,交州重得太平,这才是孙权告祭太庙的真实用意,因为交州虽说归于孙权治下,但是士燮的势力一直是孙权不放心的因素,现在士家势力的完全铲除,标志着孙权完全平定一州之地,这是开拓之功,对于孙权来说也是与其兄长孙策相较的功业对比,孙策平定江东,自己也夺取了荆州和交州,与孙策相比,自己满足好胜之心,这是告祭太庙的真实意图,让祖宗知晓我孙权的功业不比孙策差。典礼完毕之后,孙权因为罗厉、李桓二贼已除,交州已定,于是想将九真太守桓治、日南太守士颂调入建业为官,不欲士徽余党掌握交州之任何军政大权。御史大夫薛综谏曰:“今交州方定,而陛下欲将二郡太守调入都中,我意费而不惠矣。九真、日南二郡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桓治、士颂处蛮夷间杂之地,不能以之而效士徽之逆也。士徽控扼交趾,阻断交州通途,纳珍奇与自府,制士民以图逆,故陛下忧思难寝,而命吕岱必要讨灭之。士颂不过士徽远亲,今士壹、士匡犹能得免,而况士颂呼。又日南之民,男女以茅草裹体,不识礼规。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以为治。不若让士颂羁縻蛮夷,却使朝廷不必为日南之蛮夷,耗费钱粮,劳师远征,疲敝朝廷。今日交州初定,只宜安抚民心,不可再动征戎之事,如此则交州百姓可安,而朝廷也可泰平享国也”。薛综这谏言进入孙权之耳后,孙权未以为然。校事吕壹为孙权之宠臣,见孙权听完薛综之言,脸色恹恹,遂知道孙权不想纳此言,吕壹素以揣测孙权之意,以讨好孙权之心,故孙权爱之。吕壹琢磨完孙权之意后,当即抗声说道:“薛大夫之言,我不敢苟同。正因为如今交州已定,既为我大吴之地,当然要按陛下旨意行事,陛下欲将二郡太守调入都中,是怕二郡太守在当地势力太大,若放任其继续为太守,势必重蹈士徽之变。陛下欲将二郡之民归于王化,是效武帝抚化匈奴也,若二郡之民习得礼仪,知晓忠义,则以后不会再为蛮夷而化为我大吴之臣民也。昔楚国之民不知周礼南面称王,后楚人习周礼而废巫祭,此乃礼仪而胜蛮俗之典范也。今陛下让二郡之民习教化,废蛮俗,是能成千古之美事也。今日薛大夫复见楚俗呼?故我言应派饱学之士出任二郡太守,宣化礼仪,教养蛮夷,则二郡之民不为蛮夷也”。孙权其实就是想牢牢地将二郡纳于自己的掌控之下,现在二郡太守都是士徽余党,孙权确实不放心,但是见吕壹竟然为自己大加赞颂,声称自己此举是媲美武帝抚匈奴之政,也是大为舒心,对吕壹更加满意。孙权想到这里直接对群臣说道:“吕校事之言甚得朕意,朕意已决,调二郡太守入都任职”,命顾雍子顾渊为日南太守,戴良为九真太守,零陵太守濮阳逸转为交趾太守。同时让吕岱派人护送桓治、士颂入都任职。身在交趾镇抚百姓的吕岱得到了孙权的旨意后,直接派人前去传旨,命桓治、士颂速速卸职入都。

    士颂得到了孙权让自己入建业任职的消息后,马上召来士规商议,士规以现在交州已定,士壹、士匡父子皆以得免为由,劝士颂奉令入都任职。士颂又得士匡的劝谏信,最后答应入职,将儿子士袛托付给士规,随后上路前往建业。桓治当然也遵令而行,命儿子桓发守好桓家家业,而后前去建业。孙权得知二郡太守没有违令都已经来至建业,当然高兴,这表明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很正确的,对于吕壹更加偏爱。孙权随后对于在交州战事中立有大功的将领进行封赏,吕岱从交州刺史晋升为交州牧,吕隆也因诛灭罗厉之功被封为平越将军,黄寻因在战事中数立大功而被封为建忠校尉,留赞则被封中郎将之职,至于唐咨和诸葛恪皆各有封赏。黄寻得知被封校尉,高兴非常,因为这就表示黄寻的领军上限增加了,除了可以领三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