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腊八粥-第3/3页

加入书签
  之前站在桥上还感觉不出,现在回头望去,排着长长人龙的队伍,在天光尚未破晓的黑暗中似乎在散着莹莹的微光。

  信仰吗?

  他习惯称之为‘思念’的东西,这次因为并非他的菜肴引起,所以他无法碰触。但正因如此,反而更让他清晰的感受到。那是‘思念’,百人、千人的‘思念’。

  心有所求也好,心无杂念也罢,人总是在喜怒哀乐间摇摆不定的生物,但如果没了这样的感情,百年后都是一捧黄土罢了,活着本身也就没了意义。

  孙若涵空闲的另一个手,在空气中拨了一下,仿佛是拨动琴弦一样。

  “你在干什么?”

  “在思考菜谱。音乐家用的是琴弦,画家用的是画笔,诗人用的是辞藻,所以厨师也可以用菜谱去描绘情感,只是在想这件事而已。”

  佛家让人放下,但都放下了,没了尘世的纠葛,人又何以再称之为‘人’?人正因为有了复杂的情感而区别于其他动物,知道困难而有了‘智’,知道畏惧而有了‘勇’,知道离别的悲伤而懂得珍惜,知道死的可怕才明白敬畏生命。

  他作为厨师的‘道’大概也是这样。劝人放下未免有些不近人情,让勇敢的人更勇敢一些,让懂得珍惜的人更多一份珍惜,仅此而已,但也已经足够。

  西园有名的,大概要数罗汉堂的五百金身罗汉像和金身四面的千手观音圣像,这里的‘五百’和‘千手’都不是虚数,而是实数。足足有五百尊形态各异的罗汉,和确实雕刻了千手,分别持手印或法器,且每只手都刻有眼睛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这些都是民国重修时,广慧禅师各处集资所建。罗汉堂的济公像和疯僧像也颇为有名,据说是出自鲍子云和吴晓芳这一对师兄弟之手。

  西园能成为苏州古刹之首,也多归功于这位广慧禅师。

  1903年入京请《龙藏》,1910年兴修大雄宝殿,1923年建成罗汉堂,1926年建成天王殿、观音殿,1930年9月圆寂。若没这位来自普陀山紫竹林的广慧禅师,就没有姑苏宝刹之首的西园寺。

  “听说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主佛像三世佛(药师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在三世佛的背后有用泥塑的大型海岛观音壁塑。在连接海岛的仙桥上,刻了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

  “有么?”身为导游,碧君却从未听说,不免有些兴趣。

  壁塑主体是鳌鱼观音、护法诸天、十八罗汉、天女、龙女等五十多尊像,但那老人不同,那是广慧禅师本人。将自己刻在壁塑上或许不敬,但那老人只是站在仙桥的此岸,尚未过桥,没有踏上仙神所在的彼岸。

  自知尚未得道,只是想用一生重修西园寺的功绩,以求一个能够聆听彼岸的福缘。

  “以一生的信仰以求‘得道’啊。”孙若涵暗自感慨一声,与之相比,自己的机缘深厚太多。但他是否真的有觉悟,踏上食神之道的‘彼岸’呢?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