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爷爷手稿中的描述,那残酷的秦**功爵位制度,我不觉感到有些胆寒,也通过白起真正认识到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是什么含义。我开始构思战国漫画《白起传》中白起的形象,逐渐在白纸上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累累白骨堆积如山,战火和阴霾笼罩着古战场,在这尸骨累成的群山之巅站着一个孤独的将军。他身着秦国大将的青铜皮甲,手中握着饕餮纹游熙长剑,站在悬崖边望向东方中原地区。乌云裂隙间投射下一缕阳光,透过漫天的阴霾照在这位将军的盔甲上,散发着熠熠的寒光。这个将军头发散开,猛然回头露出鹰鸢一样凶狠的眼神,他就是‘人屠’白起!
关于白起的相貌究竟是什么样,我顿时愣神思忖了好一会儿,应该肯定不是影视剧中那种风流倜傥的帅哥模样,我估摸着应该身材高大,模样长得很凶悍。
但是既然要为爷爷的手稿绘制漫画,那也只能以手稿中具体的记载为准。
我仔细地翻阅手稿,其中还真有白起这个人的形象的记载,当然爷爷也是援引史书中的相关记载。《春秋后语》记载平原君曾评价白起的形象:“渑池之会,臣观武安君小头而锐,瞳子黑白分明,瞻视不常,难与争锋,惟廉颇足以当之。”说明武安君白起的头比较小,而身材比较魁梧,瞳孔黑白分明,即眼睛漂亮而眼神敏锐,说明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爷爷手稿中还提出,《淮南子.坠形训》中所记载的圣人也有如此特征:“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河川汇聚、日月交替上升的东方居住着非常聪明的贤人,特点是体型尖细,脑袋比较小,高鼻梁大嘴巴,像鹰鸢一样耸着肩膀踮着脚走路,周身孔窍皆与眼睛相通,筋络气血也连通眼睛。
《淮南子》其形象描述与白起颇为近似,莫非白起是东方圣人的后裔?
白起在史书中正式登场的时候是秦昭襄王13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当时白起的身份是左庶长,约莫于现在的旅长级别。左庶长位列20级军功爵位制中的第10级,可以算是级别中等偏上,可享四五百户租税,也算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白起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贵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魏冉。魏冉此时已是秦国的相国,并且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在大秦上下颇具影响力。公元前297年,孟尝君联合魏韩齐三**力大举攻打秦国,直接攻破函谷关直捣咸阳,直逼秦国割地求饶。
仅仅两年后,秦**队在魏冉的带领下前来找魏韩两国复仇。魏冉是总指挥,而真正领兵打仗的是一名“新秀”,也就是被魏冉刚刚发现的左庶长白起。
初出茅庐的白起不负厚望,采用独特而凶狠的打法,迅速带队攻下新城。魏冉被白起的军事才能所折服,逐渐将白起发展为自己的心腹。而白起自己也因为这次战功而连升两级,一下子由左庶长升为左更。
在爷爷手稿的描述中,商鞅变法后制定的秦国律法对于军功爵位的认定非常严格,明文规定秦国士兵斩杀敌方‘甲士’一人方可获得爵士一级、田一顷、宅九亩,以及随身仆人一个。而判定的依据就是战后士兵带来的甲士首级,在庆功宴上带回来的敌方甲士首级越多,则获得的爵位越高。可以想象秦国在每次战后,封官鬻爵的场面有多么惊心动魄,就像是人头饕餮盛宴一般。
我估摸着秦国士兵多年征战,早已练就过人的心理素质,甚至变得丝毫没有感情了。
秦国每次征战杀伐,都需要经历数月乃至数年的光景,而斩杀甲士而获得的头颅就是自己未来前途的铺路石,是获取爵位的唯一证明,那可比金银珠宝有价值多了。至于这些凶猛的士兵是怎么保存这些人头的,这个史书好像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有资料证明古代战俘的人头是彻底风干后装在木盒子里,也有说用硝制方法或者石灰腌制后密封在盒子里。
爷爷手稿中记载,古代战场上处理人头的方法也千奇百怪。秦将王翦就曾将被燕王喜封印后的燕太子丹人头盛放在注满水银的木匣子,然后再进献于秦始皇的。后来还有将头颅刷上油漆来保存的,例如西汉末年的王莽、明朝被传首九边的熊廷弼和袁崇焕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关于白起的相貌究竟是什么样,我顿时愣神思忖了好一会儿,应该肯定不是影视剧中那种风流倜傥的帅哥模样,我估摸着应该身材高大,模样长得很凶悍。
但是既然要为爷爷的手稿绘制漫画,那也只能以手稿中具体的记载为准。
我仔细地翻阅手稿,其中还真有白起这个人的形象的记载,当然爷爷也是援引史书中的相关记载。《春秋后语》记载平原君曾评价白起的形象:“渑池之会,臣观武安君小头而锐,瞳子黑白分明,瞻视不常,难与争锋,惟廉颇足以当之。”说明武安君白起的头比较小,而身材比较魁梧,瞳孔黑白分明,即眼睛漂亮而眼神敏锐,说明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爷爷手稿中还提出,《淮南子.坠形训》中所记载的圣人也有如此特征:“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河川汇聚、日月交替上升的东方居住着非常聪明的贤人,特点是体型尖细,脑袋比较小,高鼻梁大嘴巴,像鹰鸢一样耸着肩膀踮着脚走路,周身孔窍皆与眼睛相通,筋络气血也连通眼睛。
《淮南子》其形象描述与白起颇为近似,莫非白起是东方圣人的后裔?
白起在史书中正式登场的时候是秦昭襄王13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当时白起的身份是左庶长,约莫于现在的旅长级别。左庶长位列20级军功爵位制中的第10级,可以算是级别中等偏上,可享四五百户租税,也算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白起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贵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魏冉。魏冉此时已是秦国的相国,并且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在大秦上下颇具影响力。公元前297年,孟尝君联合魏韩齐三**力大举攻打秦国,直接攻破函谷关直捣咸阳,直逼秦国割地求饶。
仅仅两年后,秦**队在魏冉的带领下前来找魏韩两国复仇。魏冉是总指挥,而真正领兵打仗的是一名“新秀”,也就是被魏冉刚刚发现的左庶长白起。
初出茅庐的白起不负厚望,采用独特而凶狠的打法,迅速带队攻下新城。魏冉被白起的军事才能所折服,逐渐将白起发展为自己的心腹。而白起自己也因为这次战功而连升两级,一下子由左庶长升为左更。
在爷爷手稿的描述中,商鞅变法后制定的秦国律法对于军功爵位的认定非常严格,明文规定秦国士兵斩杀敌方‘甲士’一人方可获得爵士一级、田一顷、宅九亩,以及随身仆人一个。而判定的依据就是战后士兵带来的甲士首级,在庆功宴上带回来的敌方甲士首级越多,则获得的爵位越高。可以想象秦国在每次战后,封官鬻爵的场面有多么惊心动魄,就像是人头饕餮盛宴一般。
我估摸着秦国士兵多年征战,早已练就过人的心理素质,甚至变得丝毫没有感情了。
秦国每次征战杀伐,都需要经历数月乃至数年的光景,而斩杀甲士而获得的头颅就是自己未来前途的铺路石,是获取爵位的唯一证明,那可比金银珠宝有价值多了。至于这些凶猛的士兵是怎么保存这些人头的,这个史书好像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有资料证明古代战俘的人头是彻底风干后装在木盒子里,也有说用硝制方法或者石灰腌制后密封在盒子里。
爷爷手稿中记载,古代战场上处理人头的方法也千奇百怪。秦将王翦就曾将被燕王喜封印后的燕太子丹人头盛放在注满水银的木匣子,然后再进献于秦始皇的。后来还有将头颅刷上油漆来保存的,例如西汉末年的王莽、明朝被传首九边的熊廷弼和袁崇焕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