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真相大白-第2/4页

加入书签
        能为别人创幸福,

        此生才算有意义。

        苦读医书又两年,

        新知满载含笑归。

        身背药箱驱病魔,

        肩挎竹篓采参芪。

        山尖寻找灵芝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河边敢摘水飞蓟。

        钻林越岭挖黄精,

        攀岩绝壁捡川贝。

        怎顾荆棘刺破手,

        岂怕青藤挂烂衣。

        要问女儿所图啥,

        只为山村病人稀。

        身苦心舒精神好,

        留得笑声满天飞。

        试问谁人再叹息,

        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不对题,望笑览之。

        李丽

        三月二十日

        “不愧知音也!”看完此信,他自是赞不绝口。可不是吗?要不是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家中分下十五亩责任田的话;或者父亲不是医生,而是一个吃庄务农的庄稼汉,那他就不一定有这个身份。假若不要回村,发奋努力,补习一年,就凭肚里现时的一点墨水,在农村落户已是不能。虽说万事要人做,他的事业获得成功,人生道路上亦是优胜者,各方面都称心如意。但身在农村无论再富有再舒适,比起吃商品粮、端铁饭碗的公家人毕竟是低人一头。每当看到曾经的学友分派到工作,他就要生出那么一点点后悔之心,嫉妒之意。当然,大多数人都有此一心态,它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雄心,也是成功的前奏曲,这里就无需多论。

        他把自己的这些“抱怨”与山牡丹的遭遇一比,真是小的可怜。想她一个弱女子,可以放下光明大道不走,而回到生活条件远不及自己这里的荒僻山村,又干出一番“在为别人生活的道路上去追求人生幸福”的事业。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与其相比,实可谓不可同日而喻。这才是“小巫见大巫,天外还有天!”就不知那一封信中又说些什么?

        想到这里,便从衣柜里拿出手提包,掏出那本至今未动的《中医学概论》,轻轻一抖,信笺犹如一只花蝴蝶,飘落到桌面上。封皮是自制的,上面画着三支随风飘舞的大丽花,色、情、味恰到好处,显见是她亲生所作。他细心玩赏一会,掏出信纸,展开一看,呀!又是一种风格:开门见山,没有半点掩饰;仿效古人,观之耳目一新;言简意明,竟无女子行踪;语气豪爽,颇同男儿口吻。真是八十年代天下少有的山野奇女之奇文也!

        奇土怪女李丽,

        无颜再见知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